帶媽媽去健檢!6種癌症篩檢怎麼選,這些項目政府有補助!


母親節快到了,該送媽媽什麼禮物呢?辛苦的媽咪忙於家庭和工作,常常忘記關心自己,為媽媽安排個健康檢查、照顧媽媽的身體,也是愛媽媽的方式之一!以下就以防癌篩檢為例,告訴你哪些癌症檢查項目適合媽媽?除了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婦科癌症,不吸菸也會得的肺癌、女性罹癌率高的甲狀腺癌和大腸癌,都是很容易被忽略、卻不容忽視的一環。

肺癌篩檢!料理油煙、空汙讓女性不抽菸也恐得肺癌

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一,雖然以往都帶給民眾「吸菸才會得肺癌」的印象,然而近年沒吸菸的肺癌患者也逐漸增加。綜合臺中醫院、西園醫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資料,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已超越男性,且約有90%女性肺癌的病因都不是抽菸,肺癌的成因還包括烹飪油煙、空汙(如PM2.5)等,因此防癌策略對女性來說更是重要。

而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透過比對環境部2005至2020年全國PM2.5監測等資料,再比對國內1997~2020年肺癌登記資料,發現只要超過30年持續暴露於PM2.5,肺腺癌風險相對升高,其中又以「女性、不吸菸者、65歲以下成年人」等3族群較為明顯。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說明,女性不吸菸罹肺腺癌的人數約是男性的3倍,呼籲定期健檢、避免暴露於空汙環境的重要性。

由於早期肺癌幾乎無症狀,建議民眾及早健檢,掌握身體狀況。不過,傳統的胸部X光不僅有死角,也難以發現1cm的腫瘤;隨醫療科技發展,近年有能偵測小於1cm肺部結節的肺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提供民眾使用,國健署目前補助2對象可免費檢查,即便不符合公費資格,也可與醫師討論後自費篩檢: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包-年」,意指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或每天1.5包菸,共吸菸20年,皆為30包-年)。


大腸癌篩檢:大腸癌女性罹癌率第3,早期症狀易忽略

一般認為大腸癌男性比女性多,但根據統計,大腸癌同時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及十大癌症死亡率中排位第3,也是女性族群不容忽視的嚴重疾病!除了留意血便、排便型態改變等大腸癌典型症狀外,因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透過健檢掌握身體狀況更顯得重要。

胃腸肝膽科李宜霖醫師曾為文建議,台灣的大腸癌盛行率高,可以考慮40歲後就開始做大腸癌篩檢,甚至每5~10年定期做一次大腸鏡篩檢,及早揪出大腸癌病變,提高治癒率、存活率。

目前國健署補助政府補助50歲~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或洽各地衛生局(所)詢問;不符合公費資格者,也可以和醫師討論後自費篩檢。

甲狀腺癌健康檢查,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

根據最新「國人癌症登記資料」,甲狀腺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4,而女性的發生率更是遠超男性,罹癌風險約為男性的3倍。

綜合南投醫院、國泰醫院、啓新診所衛教資料,甲狀腺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症狀的頸部腫塊」,不過,多數甲狀腺腫瘤都屬於良性,民眾不須因未發現腫瘤過於緊張。而甲狀腺癌的篩檢利器是超音波檢查,據統計,50歲以上女性一半以上有甲狀腺結節,當中5%可能惡化成癌,建議有甲狀腺結節者定期做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追蹤。此外,由於台灣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約45%,也建議40歲以上女性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


乳癌篩檢45歲以上有補助,及早發現無症狀、自己摸不出來的病徵

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衛福部資料,「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及早偵測鈣化點、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國健署目前補助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專長乳癌治療的外科醫師李芳解釋,事實上常見的乳房檢查總共有三種,包含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以及MRI,分別是何不同年齡與個人情況,例如微細鈣化點能夠透過乳房攝影清楚觀察,目標是在乳癌0期原位癌還沒有長成手摸得到的異物前就找到,但40歲以下年輕乳腺較緻密,反而比較適合乳房超音波檢查,至於過去曾打過小針美容等矽膠物質的人,則要以MRI檢查找出細微病灶。(編輯推薦: 胸部痛不心慌!乳房外科女醫掏心話,防止乳癌這樣才正確!

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篩檢!75%病患50歲後才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頸癌是常見且不容忽視的女性癌症,各年齡層女性都可能發生。政府目前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呼籲凡有性經驗的女性至少每3年檢查一次,即便是已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也別輕忽子宮頸癌的威脅。此外,根據華人癌症資訊網資料,檢驗子宮頸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有時也能發現子宮內膜異長,能協助醫師再經由後續檢查,及早發現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在女性癌症發生率中排序第5,根據國泰醫院資料,台灣飲食逐漸西化,近年子宮內膜癌也有逐漸上升趨勢,由於75%的病人是在50歲後患病,當已停經一段時間後,再突然出血就要特別注意。肥胖、未生育、較晚停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等都是危險族群。

子宮內膜癌雖無法靠子宮頸抹片做有效篩檢,但由於子宮內膜癌會有停經前後不正常出血的症狀,比起卵巢癌等癌症容易早期發現,建議一旦子宮有任何不正常出血都必須盡速就醫評估,可透過陰道超音波、子宮內膜切片篩檢。

卵巢癌健康檢查,高危險族最少半年追蹤一次

卵巢癌在女性癌症發生率中排序第7,婦產科醫師曾敬程則於《長庚婦產通訊》中說明,卵巢癌發生率近年逐年增加,由於卵巢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未生育、個人乳癌病史、家族卵巢癌、乳癌病史等,建議高危險婦女應每3~6個月接受內診理學檢查、超音波檢查、血清腫瘤指數檢驗等檢驗,民眾可與醫師多加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健檢方式。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帶媽媽去健檢!6種癌症篩檢怎麼選,這些項目政府有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