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操盤手蕭惠中 帶領安聯逆勢突圍

工商時報【魏喬怡】 2018年台股指數全年跌幅8.6%,在139檔台股基金中,只有4檔台股基金繳出正報酬,其中,安聯投信就搶占2席,分別是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安聯台灣科技基金,堪稱是在市場中突圍的大贏家。 不僅如此,在台股基金整體規模上,相較於市場同業,安聯投信更是少數逆勢成長的業者,繳出亮眼成績。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元月底,安聯投信旗下三檔基金台股基金規模不畏市場波動,仍較2017年底成長超過23%;若以2018年8月安聯台股基金規模逾百億元來看,規模更較2017年底成長逾五成,顯示深獲青睞。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向來是基金獎的常勝軍,2019年不僅連三年拿下《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台股研究團隊大獎,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安聯台灣科技基金也獲頒台灣中小型股票-同級最佳大獎、科技傑出表現等獎項。 在近期陸續公布的晨星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公布名單中,安聯投信的台股團隊持續受到肯定,安聯台灣大壩基金拿下2019晨星最佳台灣股票基金獎和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的台灣股票型基金獎;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獲頒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的科技股票型基金獎。 能有如此佳績,幕後操盤手正是安聯投信國內基金投資管理部主管蕭惠中。她直言「很多基金一年暴漲、一年暴跌,成功的祕訣其實是別想著拿第一,而是要不斷思考:如何給投資人穩定合理的報酬。」 安聯的台股研究團隊共10人,蕭惠中透露,「操盤目標就是,所有基金每年都能夠維持穩穩的中上表現,不讓客戶承受太大的波動。」目前選股標準有四大標準,分別是:一、產業的營收或獲利有正向成長趨勢;二、現金殖利率穩定(至少4%以上);三、評價低於一個標準差以下,值得重新審視;四、公司是否有轉機。 她也透露,安聯投信的選股流程是,先從個股基本面出發,經過團隊組成的選股會,形成90檔推薦名單,再由台股投資經理人會議,考量總體經濟、市場資金流向,精選出50檔左右的股票,列為核心投資組合,這個投資組合不盲從市場主流股,這一套操作哲學,讓該團隊2018年躲過被動元件類股的風暴,以及台股10月後的重挫。 回顧投資決策,儘管拿下2018年一般型台股基金的績效冠軍,蕭惠中坦言,還有進步的空間,譬如先前研判中美貿易戰下,汽車產業可能率先受衝擊,所以賣掉傳統車零組件股,但考量長期成長性而沒賣掉新能源車股票,如今回望,應該一併出清。 蕭惠中表示,現在台股市場儘管轉趨樂觀,仍暗藏中美貿易戰、聯準會利率決策等不確定性,預估2019年6月前,供需帶來的庫存調整對股市的影響應可調整完畢,第一、第二季不失為好買點,長線看好科技股,尤其是半導體、電子股,上半年將擇機加碼,畢竟「人類就是無止境追求速度、省電,這必須仰仗半導體及製程不斷改善,才辦得到。」 蕭惠中進一步表示,科技股評價已經宛若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但現在環境並不壞,以不少投資人關心的蘋果供應鏈而言,壞消息去年講完後,2019年往上的機率不低,尤其是獲利成長、底部穩固的個股。 此外,蕭惠中也青睞傳產股當中的紡織概念股,儘管評價面已高,其企業獲利上修,且川普掀起中美貿易對峙,創造了較公平的競爭環境,讓業者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競爭,拿台灣的紡織業者來說,十多年前就退出中國,現在反而受惠。 目前台灣產業對獲利預估仍在下修,蕭惠中分析,接下來加碼的時點將是獲利不再下修時,「我們還無法高枕無憂,萬一發生系統性風險,波動較低的大型權值股可為資產配置增添防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