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可以這樣避開沒自信的陷阱

無論是自我價值還是自我接納,那都是得由「你自己」長出來的能力,所以開始練習欣賞自己,並積極找到自己的定位吧。(圖片來源/Andrea Piacquadio@pexels)

記得有一次去南部的一間書店演講,我對一個聽眾印象深刻,因為他穿著一件洗得很皺且鬆垮垮的汗衫,可以看出他對外表並不特別上心。當時他對於我在演講主題「走出關係焦慮」提到的很多自我狀態有所感,問了一些問題,同時分享了他有次去百貨公司被警衛攔住要求他離開的經驗。

他說,一開始他不以為意,沒想到警衛愈來愈強硬,更大聲地要他離開。他有點不悅地反問警衛:「我是來逛街的,為什麼我要離開?」警衛也強硬地回他:「我們這裡不歡迎流浪漢進來。」此時他才驚訝自己居然被誤以為是流浪漢。

我相信他會穿那些極舊的衣服,他的內在應該有一些故事。他告訴我,當他被視為流浪漢、低下階層時,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他們所認定的樣子,我告訴他:「那太好了!如果你不認為你是他們所形容的,你會怎麼定義你自己?你有思考過,你所定義的自己所呈現的樣子是什麼樣的嗎?」

看著他若有所思的模樣,我猜他沒有什麼機會思考這個問題,但也許這正是一個契機思考自己想要如何被定義。

你想要如何被定義?

許多人的不自信,多是太活在他人的眼光裡,並且任由他人眼光來定義自己。

跟我見過幾次面的Audrey正在經歷離婚,在這過程裡,她覺得自己完全失去自信。整場談話中,Audrey聊的幾乎都是先生對她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她的腦袋裡無比清晰地記了許多先生對她的負面描述,像是:

「我希望每次回家都有三菜一湯,但妳經常用一鍋熱粥來打發我!」

「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你為什麼要去跟你同事說?你有尊重過我嗎?還敢說你很愛我?」

「我覺得你根本不愛我,我給你這麼好的生活,為什麼都不聽我的話?」

她每次想起先生說的這些話,內心都很激動,感覺自己徹底失敗,也覺得自己糟透了。因為不論怎麼做都得不到先生的肯定,她也對自己很生氣,質疑自己是不是太任性賭氣,導致婚姻破裂,想著想著,她不禁悲從中來。

的確,關係的斷裂帶來的悲傷難過,很容易引發自我懷疑,因為失落本身就會讓人討價還價,覺得只要當時多做點什麼,也不會落得今天這副模樣。但我們往往忘了,也許自己早已在關係當中做過千百種努力。

就像Audrey並非全職家庭主婦,有自己的工作,即使有時工作繁忙回到家已身心疲憊,只要想到先生不喜歡外食,往往打起精神煮個簡單的晚餐。但她先生不僅沒有感謝,還責怪Audrey「不用心」。甚至當Audrey受不了責備而抗議時,她先生竟然還說「我當初就是因為你很溫柔乖順才娶妳的,妳現在這樣根本是欺騙!」企圖讓Audrey閉嘴。

當Audrey離婚的消息在她的朋友圈傳開後,令人驚訝的是,她的朋友一邊安撫、鼓勵她,一邊為她慶幸,甚至有朋友懇求她不要再回到那個家裡。原來這些年的婚姻,她看似有個完整漂亮實體的家,但心靈早已空洞又痛苦,她變得開始嫌棄自己,畏首畏尾地很多事都不敢做。

離婚之後的Audrey有時會在自信與不自信間擺盪。當她完全拿掉先生的眼光,用朋友的眼光看自己時,她對自己的描述是「認真負責、願意付出照顧、因為小事就大笑、樂天又樂觀」。也因此更對照到,當她將專注力想著先生,冀望先生會不會回心轉意時,她就再次戴上先生的思維,開始批判自己,陷入自我懷疑與自責當中,也因此對未來絕望。

來來回回之間,於是Audrey看懂在這些年的婚姻當中,她被先生大量「洗腦」而出現跟先生一樣的內在人格。她開始停下,也才看懂原來是這些聲音讓自己缺乏自信。

由自己定義,而不是他人

藉著前面聽眾與Audrey的故事,你會發現,若要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積極並有意識地幫自己畫出:「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積極地自我定位,也就是不讓他人來定義你。

當你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是誰,代表的是,你也知道你接下來要去哪裡;同時,當他人評價你、描述你的時候,你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只會覺得:「可惜他們並不認識我」,這些都是很關鍵的過程。

若你清楚知道自己的樣貌,當聽到他人說一些傷人的話語時,無論是敏感的程度還是受傷的程度,其實就不會太高了。

所以,回到剛才提到的積極自我定位,它能幫助你有更穩定的自我強度,也會提高自我價值感或自我尊重的層面。但,無論是自我價值還是自我接納,那都是得由「你自己」長出來的能力;親愛的,開始練習欣賞自己,並積極找到自己的定位,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當在人際互動中受傷時,想想是因為他人的言語太傷人?還是自尊太脆弱?

曾經有個學生跟我聊了「受傷手指」的故事。

一般來說,健康的手指,不論是碰到鍵盤、拿起杯子、按下按鈕,都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如果今天手指被割傷了呢?當你不曉得自己的手指已經受傷,碰觸到鍵盤痛得哇哇叫時,你會覺得鍵盤太尖銳?還是手上有傷痕?

為什麼某一句話對其他人而言好像還好,你卻很介意?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思考。

第一,有些話由不同的人說,威力就是不同。

我最常舉媳婦看報紙的例子。有一天當你在住處樓下大廳看報紙時,隔壁的王太太看到你在看報紙,就閒聊一句:「張太太,你今天這麼悠閒在這裡看報紙啊!」請問,這時候你的反應是?

如果今天從隔壁王太太換成婆婆呢?請問,你的反應是?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心一笑,是的,關係不同,說出來的話威力是不同的。很多人會回答我,他們還是可以跟王太太閒話家常一番,例如聊聊通貨膨脹、某某候選人等。但如果說這句話的人是婆婆,他們多數第一個反應是:「是覺得我這個媳婦過太爽嗎?」這其實意味著,很可能你在婆媳關係上已經有受傷的經驗,或者「想像」受傷的可能,因此會扭曲解讀對方的話語。

第二,這些話不管誰說,你都受傷,但其他人還好。

曾經有個朋友Heidi跟我聊到,她覺得很多人都用異樣眼光看待她,我問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她說,因為她來自單親家庭,國中時父母離異,老師甚至曾在班級上公開討論這件事。雖然成長之後她可以明暸老師的做法是出於班級經營以及為她好,但對當時的她來說,尚且還沒能接受父母離婚,不論在生活上與感受上都是巨大的改變跟衝擊,因此她覺得,只要有任何人討論起這件事,她都覺得丟臉羞愧。甚至常覺得有人指桑罵槐,說她成績要再加油,等於提醒著她來自單親家庭沒有人看管,所以容易疏忽成績,疏於自我管理。

因此她格外拚命,讓任何人對她的任何事都沒有任何評語,但這件事始終是不可能的:

「你最近怎麼掉出三名之外了?」老師說。

「你今天制服怎麼皺皺的?」早餐店阿姨說。

「你為什麼要跟小寶吵架?」同學問。

Heidi的解讀分別是:

「因為我沒有媽媽,你覺得我成績因此變差嗎?難道要有媽的孩子才會成績穩定嗎?為什麼要看不起我?」

「因為你覺得我沒有媽媽,所以沒人幫我燙衣服整理衣服嗎?為什麼要嫌棄我?」

「因為我單親所以脾氣不好嗎?有媽的小孩就不會亂跟別人吵架嗎?為什麼要指責我?」

Heidi不自覺地在互動中出現防衛的反應,甚至容易做出攻擊的行為,但終歸是對自己的定位中,她認為沒有人會喜歡「來自單親家庭的自己」。她的困難在於沒有人在中學時期與她討論過父母離婚後的難過與衝擊,因此在適應的困難中,她愈來愈害怕自己變得在團體中會格格不入,因此一邊努力融入群體中,一邊又很需要裝沒事,希望別人看不見自己的不同。但這些互動中不自覺的反應,卻依舊呈現了她與其他人的不同。

練習找回支持自己的力量  

一個人的自信與否,身旁緊密的人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我們終究擁有決定權,決定自己想要被影響多少。想要自信地應對他人的話語,就要能看懂與他人互動的關係品質,甚至要能練習去面對關係裡的疙瘩。

在這本書,我將分為三個部分,帶你深層剖析自信課題,同時集結我在個別心理諮商與深度心理課程的經驗,幫助你透過故事思考與練習,一步步反思你沒自信的困擾。

首先在第一部分,若曾經有不光彩的過往,我們就特別容易對自己的認識與記憶,困在生命中最灰暗的時刻,容易用飽受委屈、困頓、無助或羞愧的自己定調人生。也就是用當時那個不光彩的模樣,作為內在形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如果你認識真正的我,你就不會喜歡我了」那個「真正的我」。而你忘了,隨著時光荏苒,你早已經為自己聚積更多能力與經歷,這些都超出你以為「真正的我」的範疇。

第二部分,其實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容易為他人而活,很多人的生命意義也由此出發,很容易在長期的關係相處中被他人定義而不覺得自己好,過度使用他人眼光來看待自己。但究竟要如何平衡自己與他人?擁有了自信就代表關係的疏遠嗎?順從了他人,就只能在關係中委屈將就嗎?

第三部分,在經歷過往的自我與關係的自我後,我們一起來重新定義自己吧!透過拿回內在力量,重新穩健自己的信念,覺察你的專注都擺放在哪裡,擺脫被定義的標籤,主動為自己的渴望去追尋、去創造,對自己有更多理解與允許,成為讓自己都敬畏的人。

另外,我在三個部分都安排了「探索自我地圖」的小結尾,透過連續的「九軸向自我之樹」的深度練習,幫助你更全面覺察自我,並且進一步有意識地去改寫對自己的負面信念。

然後,我希望你在闔上書的那一刻,可以真誠地回答自己:是啊!有什麼好沒自信的啊!

內容來源:《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承接內在脆弱,三階段重建穩固的自我,擺脫他人眼光,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尿尿有血怎麼辦?血尿原因全解析
高齡衰弱原因多 運動營養不可少
土生土長的柴燒魔法師 陶藝師陳金旺讓大肚山紅土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