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脾經穴位公孫穴 防子宮內膜癌

提起癌症很多人就會聯想到重症死亡,倘若婦女想要預防子宮內膜癌,到底該怎麼做比較好?執業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認為,脾統血,異常出血的婦女不妨經常按壓脾經穴道,其中以「公孫穴」最重要,這個穴位在足內側緣,腳拇趾關節後一寸處,當第一蹠骨基底部前下方,大約是太白穴往上一寸之處。

周醫師指出,公孫穴對於血液循環能發揮良好功能,因為公孫穴是一個重要疏散點及樞紐,能夠通氣、活血、解瘀,具有調節子宮、脾經的運血能力,有助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此外,公孫穴還能調節氣血瘀滯造成各種症狀,並且促進小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腸胃與免疫等功能,進而逐漸改善婦科疾病。

建議每天用大拇指用力按壓約三分鐘,保持意志持續一個月以上,如此便能逐漸產生養生保健作用。

周宗翰指出,除了按壓公孫穴之外,平日還可以推推小腿內側脾經循行部位,倘若發現明顯痠痛點,那就是自己經絡反應點,特別是要加強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等穴位的按揉作用。

陰陵泉位在內側膝蓋一指幅寬度,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按觸有一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痠脹感;地機穴位在陰陵泉穴下三寸之處;漏骨穴位在腳踝上方六寸處;三陰交位在腳踝上方三寸,靠近脛骨內側後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