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運動卻瘦不下來?壓力是減重殺手?醫師教你破解減肥迷思

在現代社會中,壓力無所不在,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減重的四大關鍵因素分別是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而壓力往往是最難克服的一環。

 

壓力大會想喝含糖飲料

即使身處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下,人們仍會給自己製造無形的壓力,陳榮堅醫師指出,當人們無法很好地宣洩壓力時,往往會以進食的方式來彌補心中的缺憾。在台灣,儘管生活條件便利,但疫情、通膨、經濟、物價和房價上漲等因素,加上資訊爆炸的社會,都會讓人無形中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壓力大的情況下,人們會不自覺地選擇含糖飲料或含酒精的飲品,導致無形的熱量攝取增加。

看更多:減重更要補充維生素!綜合維生素怎麼挑?醫師教你選購祕訣

 

壓力大與睡眠品質影響減重效果

陳榮堅醫師提到,睡眠與減重密切相關,特別是輪班人員,尤其是大夜班,如果沒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壓力會誘導錯誤的進食行為。此外,壓力還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導致代謝變差,減重效果不佳。自律神經失調也是現代文明病之一,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無法很好地調節時,內分泌分泌狀況也會受到影響。

 

運動有助緩解壓力

陳榮堅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是調解和抒發壓力的好方法,雖然運動相對較難受到壓力影響,但壓力卻很容易影響到錯誤的飲食行為和睡眠品質。因此,要特別注意壓力是否對飲食和睡眠造成影響,這是唯一能夠稍微控制的地方。

看更多:使用168斷食法還是胖?可能是這個日常壞習慣惹的禍 醫師教你成功戒掉

 

減肥成功案例分享

陳榮堅醫師分享了兩個成功案例,一位曾是海軍陸戰隊的男病患,BMI曾接近40,但因為自律性強,透過內科減重方法,包括飲食、運動、睡眠調節和藥物治療,成功將體重從100多公斤降至89公斤,BMI降至29左右。另一位40歲女性病人,因為重返職場和照顧家庭的壓力,短短半年內體重增加10公斤,經過調節後也逐漸回到正軌。

 

陳榮堅醫師強調,壓力本身不會直接造成肥胖,而是會誘導錯誤的飲食習慣、影響睡眠品質、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和激素混亂。因此,在面對壓力時,要盡量調節飲食、睡眠,並以運動作為抒發壓力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管理體重。

看更多:體重卡關了?醫解密減肥停滯期3大真相 增加蛋白質+少吃1物可降體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榮堅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瘦小腹捷徑!1天3分鐘找回纖細腰腿 越討厭運動做深蹲效果越好
小S抗老祕訣曝光!19年前做這件事 讓她越來越年輕
胃食道逆流按脛骨 連「多年胃病」都治好!中醫:小腿胃經、脾經能護胃 按2穴更有效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