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觀點-鴕鳥電梯補助 治標不治本

中國時報【林金池】 大台北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約80萬戶,每年都更成功例子屈指可數,各地方政府有鑑於高齡化社會,開始著眼於「電梯補助」,補貼金額從100萬到1000萬不等,看似提高誘因、兩全其美,可惜提出申請者,少得可憐,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老舊建築都更後,才能改善居住環境、展現新風貌,都更條例原有「少數尊重多數」的拔釘精神,以公權力介入,加速都更進度,但在台北市文林苑事件後,民粹戰勝法治,原本牛步化的都更希望,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對於電梯的迫切需求,於是,山不轉,路轉,各地政府提出「電梯補助」方案,鼓勵老舊公寓增設電梯,除了高雄市補助100萬,台北市與新北市更是大手筆,拉高到300萬與1000萬元,可惜的是,全國申請數只有個位數,對比這些年大肆宣導,無疑是一大諷刺。 分析「電梯補助」方案失敗原因,主要是早年舊公寓雖有預留的法定空間,但幾乎被1樓佔用,如今,要住戶讓出法定空間,政府又不願強力介入,樓上住戶莫可奈何,申請量,少得可憐。 其次,即便各地申請電梯補助件數踴躍,但都更精神不只是增設電梯,而是建築結構的安全,強制建物退縮、留設法定空間,這才是治標治本的方案,否則,依照目前老舊公寓結構安全,一旦發生意外,後果恐不堪設想。 因此,既然全台老舊建物林立,政府就應該全力推動都更,不應該遇到民粹就轉彎、閃躲,更不能把「都更」簡化成等同「電梯補助」的方案。 都更才是徹底解決老舊建物唯一的方案,遺憾的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都不願去碰觸這敏感問題,反而鼓吹「電梯補助」的假議題,這就是鴕鳥心態,難道要等到房子都倒了、人都死了,政府才要痛定思痛,全力推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