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藍委憂慮國會改革修法後引罷免風潮 有強勢對手選區恐成罷免熱點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

藍白立委共推國會改革修法雖然暫告段落,但綠營與抗議者卻開始醞釀發起罷免藍委行動,且似乎有意結合對基隆市長謝國樑、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行動,在全國串連造成政治風潮,才是現階段藍委內部最擔心的政治風險,也因此提出《選罷法》修法推動上修罷免通過門檻,同時還規劃因應綠營可能發動的罷免行動,將採「焦土策略」同樣針對勝負差距微小的綠委進行罷免,要和綠軍「一席換一席」,不輕言退讓。

國民黨團立委
國民黨團立委。(圖/資料照)

藍白合作提出國會改革修法在五月底三讀闖關通過後的爭議餘波盪漾,執政的民進黨陸續開始對立院決議提出覆議、釋憲,朝野各黨也各自準備舉辦下鄉說明活動,要為後續政治攻防鋪陳論述。

綠營指控國會改革修法涉及違憲擴權、程序違法爭議並號召反對者示威抗爭,並採取進一步政治反制動作,整理出新國會得票差距最接近的「罷免藍委名單」,有意串連已正進行連署的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行動,同時聯合罷免藍委活動;包括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計畫,也在端午節假期前後正式在網路平台threads展開,使得全國罷免行動似乎在全國間開始加溫。這是因為以現今藍綠委席次差距,只要成功罷免一、兩席即可使多數黨優勢翻轉易手,讓國會政局有機會改觀。

民眾盤點藍委得票數差距順序的罷免名單
民眾盤點藍委得票數差距順序製作罷免名單。(圖/翻攝網路)

分析新國會藍委中與對手得票差距最小的前三名,包括桃園第二選區的涂權吉,新北第七選區的葉元之,雲林縣第一選區的丁學忠,因此被列為「最有機會罷免成功前三位」。其中網路聲量高且發言常引起爭議的葉元之被視為仇恨值高的危險選區。另外,包括南投第二選區游顥、台中第四選區的廖偉翔、羅廷瑋等指標性年輕藍委也在小差距的罷免危險名單中。這麼多可能面臨高風險的選區,也激起藍委集體危機意識,要黨團採取策略因應。

據了解,藍營內部最在意重視的也是上述綠軍醞釀的罷免行動,因為一旦罷免啟動,就等於必須再度進入選舉資源消耗戰,同時也可能形成各地串連產生政治風潮,無益藍營整體支持度,甚至一路拖累2026地方縣市長與議員民代選情。

一位藍委就認為,罷免形同「重複選舉」,雖然法律規定就任一年後才可罷免,但前期卻未禁止醞釀、提議與連署等程序,以至於等同「選完後的延長加賽」,當選後沒多久即可能繼續面對罷免選戰,此類政治鬥爭的罷免行動實不宜演成政治風潮或慣例,把社會資源都耗在鬥爭對立上,因此有必要修法調整、明確罷免門檻與限制。還有資深的鷹派藍委在黨團會議中也指出,黨團應把握目前氣勢一鼓作氣修法,否則只會給民進黨可趁之機。

因此藍營立委提案修改《選罷法》,將現行罷免門檻調高,要求罷免同意票須多於當選得票數等規定;黨團甚至有意再度略過委員會審查程序,逕付二讀闖關修法,只是此次才因國會改革引發爭端過大,因而在藍軍內部也無一致動員支持,最後被民進黨立委退回而暫緩處理。然而國會改革修法爭議才剛告段落,選罷法修法很難再急切闖關,黨團內部不傾向趕在本會期內處理。

有曾實際參與民代罷免操作經驗的地方人士分析,政黨考量罷免的重點在於,對手陣營中是否有可取代被罷免者的適合人選,否則即便罷免成功,卻仍無人可接替選上,也是徒勞。因此如藍委葉元之所在選區中,傳出同樣有高曝光度的民進黨市議員戴瑋姍有意下屆參選挑戰;而廖偉翔所在的中四選區也有原任立委落選人張廖萬堅的繼任者,可作為即戰力直接上陣參選,還有台東縣的藍委黃建賓如對上不分裂的民進黨候選人,這樣的選區就成為藍委被罷免高危選區,也是藍委憂慮之所在。

不過,由於造成藍委面臨罷免危機的《選罷法》當然也同樣適用綠委,因此其實藍軍也已準備在被策動罷免時的因應策略,也就是同步發起罷免綠委的焦土策略,如在藍軍聲量高的台北市鎖定過去綠軍以「三腳督」相對少數當選,得票數同樣容易被翻轉的綠委選區如吳思瑤、吳沛憶來操作罷免作為「拉墊背」,一來一往即可讓綠營不敢輕舉妄動。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分析/覆議、釋憲、公投…國會擴權法案三讀後的下個主戰場在哪裡?
國會改革後還有更多爭議法案 朝野對立將從國會、行政對抗演成全面衝突?
決戰國會/中正萬華韓家軍強棒拒淌渾水 于美人、鍾小平拚棄保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