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抵制加薪 外賣員紐約市政廳外示威

外賣員在市政廳外呼籲增加時薪。(記者劉梓祁/攝影)
外賣員在市政廳外呼籲增加時薪。(記者劉梓祁/攝影)

在本年持續數月的法律訴訟仍未結束之時,紐約能否成為全國首個確保外賣員享有保證工資的主要城市仍有待定論,但已成為當前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中勞工權益的重要議題,有大量業者要求得到可匹配付出的酬勞;為此,「應用程式業者正義聯盟」(Justice for App Workers)14日在市政廳外舉行集會,要求外賣配送平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便照顧自身及家庭。

兩年前,市議會首次提出法案,要求Grubhub、DoorDash和UberEats等外賣配送平台為外賣員提供最低時薪,需在不計小費前達到至少每小時17.96元,但遭到平台方強烈反對、提起訴訟。在州法院本年9月裁定法律繼續生效後,多家企業隨即提出上訴,令該法執行再次暫停。正義聯盟呼籲, 平台不僅需遵從法律,還需將最低時薪曾至每小時20元。

聯盟聲明表示,市議會去年已批准為應用程式業者的配送工人提高最低工資,但實施工作被各大配送平台阻止,令業者感到憤怒,並要求在公平薪酬和沒有平台掣肘之下工作的權利。統計指,新法的延遲執行將為外賣員造成每周約1500萬元損失,且目前平均時薪在算入小費前為11元上下。

國際配送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elivery Workers)不願具名的華人代表發言指,許多送貨騎手都曾因電單車被收繳而失去工作,而其需要辛苦工作才能獲得收入,數額卻非常有限,但仍須面對照顧家庭的壓力,以及帶來「不必要麻煩」的政府法規。

華人代表指,最令其擔憂的是,過去兩年,有多名騎手因交通事故喪生,因此該群體需要公平的報酬和正當的權益以維持生計。根據市府分析,市內有超過6萬名外賣員,運送外賣、食品雜貨和其他貨物,而他們需要獨自支付健康保險、業務開支和額外稅款。

新法案要求,外送平台須為旗下外賣員提升最低時薪至17.96元,並在2025年漲至19.96元。此外,如鋰電池存放和交通安全等衍生問題亦在被多個機構和團體不斷提及。本年2月,華人外賣員葉宜傑在布碌崙(布魯克林)遭貨車撞擊離世,遺屬包括三個孩子。

同時到場的組織還有獨立司機協會(IDG)和聯合外賣員協會(UDWA)等。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無證客找工無望 州長:工作許可不發了
加州州長:10號公路遭蓄意縱火 市中心路段無限期關閉
美國缺乏完善長照機制 中產階級被迫用盡積蓄或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