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衝60億!全聯小時達如何「快攻」通吃生鮮電商?比東森熊媽媽、酷澎多做什麼?

當電商疫情紅利退潮,削價、速配策略逐漸玩殘、毛利率跌至個位數,業者該往哪「殺」? 《數位時代》盤點出5大未來電商賽道,其中傳統電商「屢戰屢敗」的生鮮電商,為何到了全聯手中卻變成無限商機?

「我們有信心,我們生鮮電商是做最好的,會是第一名!」2022年5月,連鎖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總經理蔡篤昌如此宣示,但在同樣的一年卻有兩樣情,東森購物旗下「熊媽媽買菜網」、甫登台的韓國電商Coupang酷澎,都撤掉了生鮮電商的生意。

東森集團風光收購熊媽媽,2022年首季也交出亮眼成績,看似締造出一塊新版圖,卻在同年12月火速收攤。無獨有偶,Coupang酷澎調整在台營運策略,全面取消生鮮雜貨配送服務;連momo購物網的氣勢也轉為收斂,談到難以處理的生鮮電商,都不再是最優先、最急迫要做的生意。

傳統電商成了「生鮮逃兵」,但對實體零售業者而言,卻展開出線上結合線下(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網路銷售模式,打造流暢的全通路模式,像是全聯小時達投入生鮮外送戰場,以背後有上千家門市據點之姿,大膽進攻生鮮電商;另外,在全台擁有上萬間門市的2大超商巨頭,近年也推出「B2B2C商城模式」的自有電商平台。

傳統電商vs.實體電商 圖/數位時代製作
傳統電商vs.實體電商 圖/數位時代製作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報告指出,觀察「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實體電商)與「純電商產業網路銷售額」(傳統電商)每年第一季的比例關係,從2021年49%、2022年58.4%,來到2023年59.9%,有著逐年增長的趨勢,可見擁有眾多門市的實體零售進軍電商通路時,成長幅度比傳統電商還快。

免造冷鏈,門店多如「散兵」配送快

全聯福利中心2021年初投入生鮮外送戰場,旗下PXGo!電商平台結合Uber Eats、foodpanda兩大外送服務,推出「全聯小時達」外送到府,標榜只要有外送員,24小時隨訂隨送,30分鐘內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上,打破傳統通路的局限。

短短2年半的時間,全聯小時達從首波雙北50家門市擴展至全台超過600家;若再加上兩大外送平台,全聯小時達的線上服務店點已達到1,355店。以每家服務門市半徑3至5公里來計算,已涵蓋全台將近100%外送區域。

「我們不只要吸引消費者去超市買菜,而是要把超市的全品項都送上線。」全聯總經理室協理初貴民形容,當初發展「全聯小時達」的起心動念,其實是回過頭來思考本業是什麼,電商可能從銷售書本、3C電子產品起步,可能也來自電視購物,但全聯卻是從生鮮超市起家,也就是「從線下零售通路,一步步串連出新的線上生態樣貌。」

傳統電商幾乎是配送常溫、具有長尾效應的商品,但全聯卻想要發展低溫層的生鮮電商,主要有2個考量點:第一、比起一般電商大型倉庫的集中式管理,全聯因商品庫存遍布在各地區上千家超市,不用再打造冷鏈倉庫,加上距離消費者也近,讓超市通路進而成為「分散式電商」。

第二、有了「分散式電商」優勢,不論是常溫、冷藏或冷凍的任何一種溫層商品,都將因超市與消費者之間的「短距離」而減少配送的耗損,像是須冷藏的牛奶,退冰30分鐘一定會壞掉,全聯就追求「30分鐘內配送到府」的速度,盡快將生鮮送到消費者手上。

從原有線下超市的基礎建設,串連至線上的購物平台,再打造「分散式電商」的條件,進一步開搶傳統電商吃不到的生鮮電商市場,這就是全聯小時達的策略。全聯總經理蔡篤昌透露,小時達已占整體營收3%至4%,「外送再成長1成,大約是達到全年50億元,這也算是非常保守,我是希望今年目標至少要挑戰60億元!」

拚統一價,揪Uber Eats優化庫存系統

全聯生鮮配送的流程是,當消費者在電商平台下訂,超市店員收到訂單後,開始親自去揀貨,一邊把商品放入購物籃、一邊打勾確認訂單明細,再把所有商品帶到收銀機前,一筆筆掃描結帳,同時聯繫附近可接單的外送人員,在時間內配送完成。

「全聯也要照顧線下的客人,庫存未必有那麼多,因此,我們用API串接,讓線上平台具備『顯示即時庫存』的能力。」初貴民說,由於每家門市進貨量不同,最重要的技術環節就是「系統要同步庫存紀錄」,平台系統、收銀機、進貨管理都要即時掌握庫存量,才能讓消費者下單。據了解,這個同步庫存資訊的技術,就是與Uber Eats獨家合作,花3個月開發完成。

全聯小時達_2021_11_15_蔡仁譯攝攝-12 圖/蔡仁譯攝影
全聯小時達_2021_11_15_蔡仁譯攝攝-12 圖/蔡仁譯攝影

另一個亮點是,全聯小時達也解決「秤重商品」的狀況。以牛肉、鮭魚等肉品為例,每一個販售部位重量不同,全聯平台統一標價的作法是,先標上肉品平均的最高價,消費者下單後,由超市人員親自秤重肉品實際的重量,出貨後再退差額給消費者,這些都是庫存API的應用。

由此可見,全聯小時達的業績,正是來自全聯超市的生鮮實力,從有機蔬菜、水果、肉品、冷凍食品、調味品等,各種溫層商品在電商平台上應有盡有,幾乎是把整家超市全部搬上線;就算消費者此刻買不到想要的食材,生鮮電商也可透過轉單的方式,協助消費者找尋周邊的全聯門市庫存來配送。

「小時達扮演的角色,是線上與線下的整合,因此全聯更要打造『售價都一致』,公平對待每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儘管電商利潤結構包含配送費用及經營成本,但初貴民透露,全聯將持續布局線上發展,除了生鮮,也包括非低溫層的箱購,更要讓超市全品項上電商,「因為我們線下是第一名,線上也要是第一名。」

全家、統一也蠢動!力催OMO新業績

不僅是超市進攻電商外送服務,就連全台分店數最多的連鎖便利商店也跳上線,積極布局OMO虛實生活全通路,尤其「超商取貨」一直是台灣民眾最愛的網購取貨方式,便利商店用原有的補貨、退貨等物流系統,打造出「超綿密物流網」,目的就是創造客人光顧的誘因,衝高黏著度。

有了黏著度,當店到店物流結合中小型電商賣家,再透過超商原有的會員生態圈,整合線上及線下的資源,打造如B2B2C綜合型商城模式,等於是劍指蝦皮商城、PChome商店街等電商平台。

通路達4,180家門市的全家便利商店,於2019年推出「好賣+」開店平台,就是在物流上打造出完整的「買賣供應鏈」服務。從原有的常溫店到店,進一步新增「冷凍店到店」讓電商賣家販售海鮮及冷凍調理食品,至今已吸引逾50萬名賣家、開設百萬個賣場。

另外擁有近6,800家門市的統一超商(7-ELEVEN)同樣也瞄準網購商機,成立全新購物商城「iOPEN Mall」,打造B2B2C綜合型電商平台;自今年6月底App版正式上線後,截至8月中旬已超過2.5萬個商家加入,整體業績成長逐月以倍數規模大幅增加。

事實上,便利商店的線下資源在於商品補給配送的物流網絡,以及店舖冷凍倉儲設備。這些被認為是超商習以為常的必備條件,應用到「線上開店」就成為網路電商服務的基礎建設,因此,當便利商店經營電商平台,幾乎就是「超商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延伸」。

全通路「最後一哩」!實體零售扛大任

換句話說,超商不只要賣自身的商品,還要透過金流、物流及數位跨系統技術的「優勢極致化」,利用多溫層配送、搭配店到店取貨付款的消費模式,將所有資源整合成一個電商大平台,除了提供B2B2C服務賺取物流費用,還能吸引賣家生態圈客群光顧、會員團購經濟,將人流、錢流全通路都帶進來。

綜觀實體電商的發展策略,超市、超商「物流集貨撿貨」的基礎建設,加速電商的成熟布局,尤其實體零售業的冷鏈物流生態、線下通路與消費者的距離優勢,具備足夠條件拚下「全通路藍圖的最後一哩路」。

然而現階段,超市、超商的電商事業有了營收、成長幅度的好成績,卻也都還沒開始損益兩平。統一超商也向《數位時代》強調,目前並非要靠iOPEN Mall獲利,而是希望從消費者的生活體驗來滿足需求,從中發掘潛在的銷售機會。

全聯高階主管也轉述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的說法,「儘管現在小時達還是賠錢生意,但我們要先求市占。你要想,如果全聯不做生鮮電商,這會怎麼樣?」不論市場競爭多激烈、經營條件多困難,對實體零售而言,仍須維持每年開店的速度,持續搶市占、站穩通路基礎,未來才有機會搶下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圖解】momo爭書市「有比毛利更重要的事」!博客來能挾7-11之力守住書王?
Yahoo、momo都不玩的商城,蝦皮憑2招制霸!最大痛點是什麼?品牌官網是敵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