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破億!遠雄海洋公園「海豚將退休」明年轉型:救援教育基地

遠雄海洋公園的海洋劇場「海豚傳說」表演,長期以來為大小朋友帶來無數歡笑,然而這個經典節目即將在明年底劃下句點。對此,遠雄海洋公園行銷業務部總監鄧淳仁表示,這項決定是為了順應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隨著「海豚傳說」表演落幕,遠雄海洋公園將朝著更具教育意義和環保理念的方向邁進,希望讓遊客更深入了解海洋生態的同時,也能為海洋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遠雄海洋公園海豚秀即將謝幕,轉型鯨豚救援教育基地。(圖/翻攝自「遠雄海洋公園」臉書)

遠雄海洋公園自21年前開業以來,海豚表演一直是吸引遊客的重要節目。鄧淳仁指出,當時的海豚秀非常受歡迎,尤其是海豚頂著人跑的「火箭人」演出,總能引來觀眾的熱烈掌聲。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動物保護意識逐漸高漲,公司高層開始重新思考這些表演的合理性。早在2015年,遠雄海洋公園就開始準備動物轉型計畫,並陸續加入國際海洋哺乳動物訓練師協會、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TAZA)及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等組織,積極與國際接軌,學習相關知識。去年,為慶祝海洋公園成立20週年,園區更換了新設計的logo,象徵愛護海洋、保護地球的決心。

 

作為開園首批員工的鄧淳仁透露,2016年海豚表演就已經進行改版,取消了「火箭人」等與人互動的橋段,只保留了海豚水中跳躍、游行前進、擺尾等基本動作,雖然精彩度有所降低,但這也是為了符合動物保護的理念。今年7月底,經過兩年討論的「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正式上路,規範了水域和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展演行為,必須取得主管機關(包含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及農業部動保司、海委會海保署)同意業者所提出的陳列、展示內容,才能延長展演許可。等於宣示將水域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不得進行表演及與人互動之行為的規範趨勢。

▲遠雄海洋公園海豚秀即將謝幕,轉型鯨豚救援教育基地。(圖/翻攝自「遠雄海洋公園」臉書)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表示,縣府將依法行政。以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為例,未來若有水域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展演,必須先獲得海委會海保署的許可。隨後,業者需提交營運計畫書給地方政府,並接受由專家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審查。遠雄海洋公園飼養的展示性動物,包括水獺、海牛、海獅和海豚等都被列管。對此,鄧淳仁解釋,園區持有動物園和主題樂園的執照,並必須遵守相關規範。目前,園區飼養了六頭來自日本的雌性海豚,包括花蓮外海常見的花紋海豚和瓶鼻海豚,牠們現在都已成年,按人類的年齡來算已經可以被視為高齡。

 

遠雄海洋公園的鯨豚秀展演許可將於2026年到期。鄧淳仁表示,屆時他們不會再申請續期,將正式結束展演。至於現有的海豚將如何處理?他提到,計劃讓海豚「退休」,並預計明年底就會讓海豚秀提前結束。然而,海洋動物改變習慣比陸地動物更為困難,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因此,遠雄海洋公園計劃用3年時間進行調整,「海洋劇場區範圍很大,表演池僅占1/3,未來海洋劇場將改為鯨豚救援教育基地。」

▲遠雄海洋公園海豚秀即將謝幕,轉型鯨豚救援教育基地。(圖/翻攝自「遠雄海洋公園」臉書)

鄧淳仁強調,愛鯨豚就要保護牠們,更要了解牠們。未來,他們將扮演教育的角色,讓公眾通過這個基地獲得正確的知識,學習如何處理受傷的鯨豚。他提到,園區已經在這方面默默工作了兩年。例如,在凱米颱風之後,一隻幼小的抹香鯨在七星潭擱淺,遠雄海洋公園參與了救援。由於東部地形的影響,礁岩密布,鯨豚擱淺時往往會受傷。大多數被救援的鯨豚不適合野放,因為牠們要麼是迷航受傷的,要麼是幼小的,需要獸醫師的幫助,而遠雄海洋公園擁有東部僅有的2名鯨豚獸醫師。

 

園區內的鯨豚由獸醫師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專業訓練師計算牠們的活動量,以豐富牠們的行為,製作玩具供牠們玩耍,並確保牠們每天都有一定的活動量。園區引進經過淨化的太平洋海水,並控制水溫以維持恆溫,創造了一個友善的環境,儲水量是全亞洲最大,飼養空間也超過了國際標準。鄧淳仁表示,公司設有專門管理海洋動物的海洋部門,年預算超過新台幣一億元,甚至高於全園區員工的薪資開支。

▲遠雄海洋公園海豚秀即將謝幕,轉型鯨豚救援教育基地。(圖/翻攝自「遠雄海洋公園」臉書)

鄧淳仁坦言,金招牌海豚秀取消難免會擔心影響營收,但公司對此持樂觀態度。畢竟多年以來,他們已不再依賴海豚秀賺錢,而是推出了如「海洋夜未眠」等新形式的活動,讓民眾有機會與海豚、海獅或小丑魚隔著玻璃過夜,創造了另一種收入來源。此外,他們還推出了一項活動,允許遊客穿上潛水裝備,在訓練人員的陪同下,保持一定距離觀察海豚,每天最多開放14組。這些都是園區向教育娛樂體驗基地轉型的方向。未來,如果民眾想要欣賞海豚表演,他們將不得不飛往日本、香港等亞洲其他地方,因為台灣將不再有這樣的表演。

更多eNews報導
墾丁沙灘插滿陽傘!墾管處出動「怪手開挖」 違規業者將被開罰
「英國比爾蓋茲」遺體找到了!與女兒同葬身大海 剩2失蹤者未尋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