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菜隔夜吃小心「食物中毒」恐致命!不想浪費要怎麼健康安心吃

農曆春節將至,許多家庭除夕圍爐大魚大肉,但份量多到吃不完,但年菜放隔夜可能把致病菌一起吃下肚,該怎麼處理呢?圖片來源:GettyImages。
農曆春節將至,許多家庭除夕圍爐大魚大肉,但份量多到吃不完,但年菜放隔夜可能把致病菌一起吃下肚,該怎麼處理呢?圖片來源:GettyImages。

農曆春節將至,除夕圍爐習慣要留條魚,代表「年年有餘」,但年菜放隔夜不僅會流失營養,還可能把致病菌一起吃下肚,造成食物中毒。究竟什麼是食物中毒?過年該如何吃的安心又健康?

食物遭細菌污染引起 嚴重恐危急性命

食物中毒又稱為食源性疾病,泛指人類因不慎食用遭細菌、病毒、寄生蟲、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污染的食物後,引起的急性疾病,其病症潛伏期因人而異。食物中毒經常伴隨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的不適,頭痛、腹痛、嘔吐、腹瀉等均為常見症狀,有些患者也會出現脫水、肌肉酸痛、發燒等狀況,嚴重恐致命。

食物中毒種類多 河豚、重金屬都是病源

台灣常見的食物中毒依據不同病源,區分為食用毒河豚引起的天然毒素食物中毒、食用不新鮮魚肉類引起的類過敏食物中毒、食用含有有害性重金屬的化學性食物中毒,以及細菌性、真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中毒最常見 化膿傷口為污染源

「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頻率最高,多由沙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引起,廚師手上化膿的傷口,不潔的料理器具,生、 熟食交互污染、未煮熟等,都可能導致細菌污染。先前媒體報導,曾有一名20歲的比利時少年,因食用放置常溫5天的義大利麵後,引起食物中毒送命,驗屍報告指出他感染了「仙人掌桿菌」,也屬於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種。

又稱炒飯症候群 仙人掌桿菌室溫繁殖快

由於仙人掌桿菌耐高溫,最常見於烹煮後、長時間放置常溫的米飯或澱粉製品上,因此又被稱為「炒飯症候群」;而仙人掌桿菌主要透過灰塵和昆蟲傳播,人類感染的主要症狀則為嘔吐與腹瀉。

把握黃金時間就醫 勿隨意催吐灌水

食物中毒的症狀通常於半小時至24小時內發作,孕婦、嬰幼兒、免疫不全的成人,如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一般人若嚴重腹瀉逾2天,或一進食就嘔吐、便中帶膿帶血等症狀,也應就醫治療。

切忌自行止吐止瀉 更勿隨意催吐灌水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瀉、嘔吐,正常約3天可緩解,切忌自行止吐止瀉,恐阻礙身體排除病源毒素,但也不可催吐,否則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阻塞,也不要灌水或喝牛奶,解毒效果不佳,還可能導致反效果。

應保留剩餘食物 通知衛生單位檢驗

醫師也提醒,若個人或團體有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現象,除應立即就醫外,也應將剩餘食品與患者嘔吐物放置冰箱冷藏保存,並通知衛生單位進行檢驗。

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生熟食應分開調理

飯前飯後勤洗手,注意衛生就能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肉品、海鮮要注意低溫保鮮,烹煮時也要將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完全煮熟再吃。如果食物發出有異味,就要避免食用。

圍爐也要顧健康 隔夜菜放溫熱後進冰箱保存

而過年團圓的日子即將到來,許多家庭都會將豐盛的年夜菜留到初一繼續吃,象徵「年年有餘」,對此,營養師提醒,年菜沒吃完,不要等到完全涼了才放冰箱,恐導致細菌滋生,建議可以將食物降溫到50~60℃ 左右,大概是用手觸摸會感覺溫熱的程度,再拿進冰箱保存。且生、熟食需分開擺放,才能避免細菌滋生。

分裝加熱75度以上 使用公筷也能保健康

此外,營養師也建議,隔夜年菜可以透過分裝加熱的方法,吃多少熱多少,降低食物加熱的次數與頻率,以減少養分流失;尤其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就算是家人團聚,使用公筷夾菜可以降低風險,另外,食物復熱達攝氏75度以上,都能有效保鮮食物,讓家人健康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