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都在讀什麼?

台灣的閱讀力主要集中於35歲至44歲,語言文學為全民最愛的閱讀主題。(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的閱讀力主要集中於35歲至44歲,語言文學為全民最愛的閱讀主題。(本報資料照片)

「大家都在讀什麼?」當出版業者都在急迫而焦慮地問這個問題時,台灣的閱讀環境究竟正在如何變化?學校是否能救起讀書風氣?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日前在「台北出版論壇」便分析指出,以國圖借閱數據來看, 12至24歲年齡段雖屬小眾,但一年仍有1300萬冊的借閱量。

王涵青指出,台灣的閱讀力主要集中於35歲至44歲,語言文學為全民最愛的閱讀主題,其中12至17歲族群的語言文學類借閱達43.91%, 18到24歲則為29.20%,相較於其他年齡段,此年齡層對於各類型的閱讀需求相對平均,也意味著正處於閱讀品味的摸索嘗試期。

又以108年至112年「台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來看,連續5年在榜的書單,包括《雪球速讀法》、《如何閱讀一本書》、《刻意練習》等,可見師長的引導效應;又入榜4次、3次的書籍中有不少圖文書,學童讀物則有如《科學實驗王》等漫畫類科普書。

台積電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在2023年由高中生票選出的十大好書名單,包括:太宰治《人間失格》、卡繆《異鄉人》、甘耀明《邦查女孩》、白先勇《台北人》、白先勇《孽子》、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沙林傑《麥田捕手》、張愛玲《傾城之戀》及聖修伯里《小王子》。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指出,由票選書單可約略看出,青少年閱讀品味仍有一部分來自老師的引導。

建中學生黃宥豪表示,與其說現在高中生不讀書,應該說現在學生讀的書愈來愈奇特,「讀書是需要創造需求的」,在滑手機、追劇與讀書之間,如何讓學子願意閱讀?黃宥豪觀察身邊同齡友人多從社群平台如Youtuber或Podcast接收推薦書單,因此一些社會話題如廢死,也會讓學生們因社群討論而感興趣。他也提出「以前高中生讀書是追求知識、思想,現在追求的是刺激、有趣」的反思。

中崙高中學生于璨瑋表示,閱讀對自己而言「是追尋,是歷久不衰的」,如今讀楊牧〈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雖已是多年前作品,仍會讓自己反思社會脈絡和其中的人文關懷;又如林文月《飲膳扎記》中的老派浪漫,即便對年輕世代而言都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