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降 疫情再來恐釀國安危機

胸腔內科人手吃緊,招募新血遇到挑戰。記者葉信菉/攝影
胸腔內科人手吃緊,招募新血遇到挑戰。記者葉信菉/攝影

長久以來,胸腔科被醫界譏為「又累、又沒錢、還會被告」,SARS、H1N1、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接連出現,胸腔科醫師負荷遽增,導致年輕醫師不願投入,胸腔科醫師人數不足,出現雪崩式下降,20多前每年近百人報考,現在只剩下37人。

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目前執業胸腔科醫師多在SARS前就加入,為五十歲以上的中生代醫師;年輕醫師看到重大疫情帶來的工作負荷,加上薪資待遇不成正比,幾乎不願投入,恐在下一波疫情時,形成國安危機。

學會統計,胸腔內科醫師年齡四十歲(含)以下者僅202人,41至49歲有401人、50至61歲有496人、62至70歲有198人、71歲以上有80人,平均年齡為52.47歲。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表示,前述醫師年齡除凸顯年輕醫師不願加入,更透露醫師年齡分布不均,恐造成醫療量能隱憂。

「每逢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胸腔科醫師人數均會下滑,尤其新冠疫後,幾乎沒有醫師願意投入。」周昆達說,學會多次提出呼籲,期待看到點值改善,卻一直看不到轉機,全球重大傳染病以每五至十年發生一次的頻率接踵而至,若年輕醫師人數持續低迷,未來又爆發疫情,總不能靠著「老醫師」在前線奮戰、插管。學會為此於本月21日赴衛福部健保署爭取支持。

台大醫院過去幾年胸腔內科研修醫師招募情況均不佳,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表示,去年僅招收2人,今年招收到4人,已算「特例」,應招收4至6人才屬正常。

何肇基說,胸腔科在所有次專科志願內,變成倒數,只能收到成績倒數的學生,主因就是胸腔科需處理重症患者,值班、工作壓力均大,卻因沒有自費項目,收入比同為內科次專科的腸胃科,低了二、三倍以上,只有願意吃苦、有理想的學生才願意選擇胸腔科。

北榮往年約有4位胸腔內科研修醫師,然而現在各醫院已經找不到人。周昆達以北榮為例,今年更只剩下一個,還不見得研修結束後還會留在北榮,現行情況已是危急存亡之秋,必須趕快呼救。

台大醫院胸腔科主任施金元說,導致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在胸腔科醫師人數不足情況下,遇到重大疫情只能請求跨科支援,胸腔科醫師則負責守住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勢必對醫療品質有所影響。

施金元表示,盼政府透過提升健保給付點數,讓自費項目極少的胸腔科醫師,獲得與工作量相應的報酬。再者,胸腔科醫師照顧加護病房胸腔重症患者,容易出現醫療糾紛,希望設置相關補償機制,避免醫師經常面對法律訴訟,將有助提升年輕醫師選擇胸腔科的信心。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初步討論會朝三方向著手,一是花費心力很多但點值給付卻跟其他項目差不多者,會透過「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RBRVS)改善計畫處理;再者加護病房照顧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照顧費用將研擬調整,優先保障急重難罕症病人,同時也希望給付調高後聘用人數也要維持比例。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和竹科工程師約會氣炸!妹子碰2狀況「我像白痴」 網一看同情:真的
馬賽克成就又達成?天王嫂袒裎相見「上身僅一條膠帶」春光全洩
你家有在「富貴線」嗎?風水師揭密:北市最多、桃園這區也不錯
她緊抱台積電股票「400多買進」 見真實狀況傻眼了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