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近,為何魚翅不宜吃,亦不宜替代?

作者:郭子維(現為國中實習教師

年關近,今年的尾牙也不要吃魚翅喔!(圖為<a href="http://www.congratulafins.org/post_card_sale_2016/"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Congratulafins;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Congratulafins</a>推廣賀卡)
年關近,今年的尾牙也不要吃魚翅喔!(圖為Congratulafins推廣賀卡)

今年四月,環保署長李應元在一場餐會中,雖然「一度猶疑」,但仍吃了魚翅料理,此事被PO上臉書曝光,引起媒體關注並遭到輿論砲火抨擊。就民眾的觀感而言,「政商餐敘」與環保署長的頭銜加在一起,使得「魚翅宴」有著「XX不意外」,但卻又令人難以接受的矛盾。

年關將近,又到了討論尾牙怎麼吃、以及倡議團體奔走呼籲拒吃魚翅的時刻,回顧這則新聞,我們將發現,魚翅的「to eat or not to eat」在社會的思考上,不僅是環保與動保的難題,更凸顯出政治、社會文化等交錯而成的困境。

近年在許多動保與環境團體的宣傳努力下,魚翅背後諸多的問題,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斷被提醒的理念。因此,官員政要或公眾人物啖食魚翅時,自然更深具新聞話題,成為人民檢視的焦點,彷彿社會已經有了禁食魚翅的普遍共識。

影片中提到:「就算你不管鯊魚死活,自己的健康總要顧吧?」魚翅含過量的汞,攝取過多會損害腦部與神經系統。

然而,儘管官員或公眾人物享用魚翅,容易遭致社會輿論批評,可是我們是否也發現,在坊間食肆裡,人們似乎尚未「真正拒絕」魚翅?

縱然一般大眾也漸漸支持環境或動保理念,有心迴避魚翅餐廳與料理,但魚翅仍經常「不小心」就出現在親友的婚宴喜慶、家族聯繫情感的餐聚、甚至長官同僚之間的商務排場中。

當魚翅被風光熱烈地端到自己的眼前,在那種氣氛與壓力下,自身立場及從眾與否的兩難,都考驗著我們的道德勇氣。

且事實上,縱然不打著魚翅料理的豪華招牌,魚翅仍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許多食品行、餐廳、外燴包辦的食材中,魚翅仍舊未曾缺席。

根據漁業署公布的統計年報,2016年台灣的魚翅貿易進口量,依然高達78萬9,208公斤,出口亦有73萬5,518公斤──亦即不管在國際上還是國內市場,魚翅始終是我們日常各類宴席料理如喜慶、春酒、商務聚餐等的桌上嬌客。

全球468種鯊魚,高達1/3因過度捕撈面臨絶種的危機。(圖片來源:<a href="http://www.congratulafins.org/whysavesharks.html"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congratulafins.org;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congratulafins.org</a>)
全球468種鯊魚,高達1/3因過度捕撈面臨絶種的危機。(圖片來源:congratulafins.org

鯊魚濫捕背後破壞的海洋生態、重金屬汙染,今日早已為人們所廣為知悉。

台灣永續鱻漁發展FB社群發起人白尚儒,在〈台灣的鯊魚困局不吃魚翅就解決了嗎?〉一文中,便針對鯊魚濫捕的問題向政府提出警語,認為僅以制定的「鯊魚鰭不離身」作為對策實不足夠,而走私魚貨、查核人力的不足,也都尚未有改善的措施。

他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該把魚翅跟鯊魚濫捕的議題,僅聚焦在部分漁船割鰭棄身的畫面,許多像是鮪魚、旗魚的漁場,都因與鯊魚棲地重疊,導致鯊魚混入漁獲,遭到捕撈。如何禁止延繩釣的防咬線,減少鯊魚的混獲捕撈,甚至有效掌控鯊魚漁獲來源,才能使鯊魚捕撈的問題,不只停留在純粹「輿論壓力」的上頭。

民間對官員吃魚翅的譴責,是否帶有宣洩仇富的意味?(新聞截圖)
民間對官員吃魚翅的譴責,是否帶有宣洩仇富的意味?(新聞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白尚儒文中指出:「『拒吃魚翅』的行為除了是追隨國際潮流,更成了仇富的宣洩管道」。

魚翅的消費市場,某程度上帶有「脫貧」、「炫富」的象徵意味,因此民間對官員的「譴責吃魚翅」,是否除了在意鯊魚存續外,更帶有宣洩仇富的意味?

我們的潛意識難道都相信,一道魚翅羹能更顯餐宴的「高級」嗎?否則在魚翅諸多問題已為人所知的當下,為何仍無法讓魚翅真正游出宴席市場?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反身思考。

縱使眼前諸多的困境尚未突破,但似乎已有許多人開始選擇了仿魚翅的替代品。不論動機為何,對於選用真魚翅的猶豫或拒絕,都是值得鼓勵的。

只不過,我們也有必要進一步思考──「替代」是否並無助於瓦解魚翅的尊榮象徵甚至「替代方案」會不會也成為用來逃避反省的途徑

例如去年北市府觀傳局在拍攝觀光短片,邀請藝人享用了慈聖宮廟口小吃中的「桂花魚翅」,引起了魚翅觀光的爭議,台北市與慈聖宮事後回應媒體,澄清所謂的魚翅只是魚膠合成的「替代品」。

如此回應看似沒有選用「真正魚翅」的問題,但卻忽略了──只要我們接受「(無論真假)魚翅入饌」的一天,魚翅尊貴地位的象徵就依然穩固,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裡亦不會有完全消失的一天。

文化、飲食與環境永續的矛盾不僅止在魚翅,在各式場合的宴席與日常的餐桌上,還有著許多和魚翅一樣值得細細推究的難題,拒吃魚翅不該只是檢視官員或富豪的焦點,真正的困境隱藏在我們所有人的日常中;也正因背後的問題成因過於複雜,我們踏出的每一步才顯得無比重要。

忽視或迴避習以為常的道德難題,解構不了長年累積的消費文化與習慣,也將減緩了思考永續的步調,然而,我們所摧毀的環境卻未必有辦法承受百年的等待。

我們將視野看向何方?實踐走向何處?鯊魚與生態上的困境,或者如同白尚儒所言,並非「不吃」如此簡單;但拒絕餐桌上的魚翅,是個值得堅持的理念,也是向自身以外的眾人傳達理念的開始。趁著年關近,從今起,請一起來瓦解魚翅奢華的外衣,讓任何宴會上的祝福,也能稍稍延伸到人類之外的物種。

Congratulafins、Papersharks、香港護鯊會,都有無翅宴的邀請卡供民眾免費下載。
Congratulafins、Papersharks、香港護鯊會,都有無翅宴的邀請卡供民眾免費下載。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