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使用電子產品 一歲有6成 二歲後高達9成

左起: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副教授、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程景琳教授、國科會人文處長蘇碩斌、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周麗端副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聶西平助理教授。(圖:國科會提供)
左起: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副教授、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程景琳教授、國科會人文處長蘇碩斌、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周麗端副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聶西平助理教授。(圖:國科會提供)

▲左起: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副教授、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程景琳教授、國科會人文處長蘇碩斌、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周麗端副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聶西平助理教授。(圖:國科會提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教授團隊調查顯示,有超過廿六%幼兒至四歲時,仍從未或幾乎沒有親子共讀經驗,家長每天與孩子共讀比例不到兩成,遠低於國外六成;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的家長比例,到幼兒四歲時,也不到兩成。

國科會昨(十二)日舉辦「看見臺灣幼兒情緒,培育堅實EQ素養」學術研究成果記者會,臺師大張鑑如教授研究團隊所執行的「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運用科學實證資料,剖析臺灣幼兒情緒能力發展歷程及培養幼兒情緒力的重要關鍵因素,提醒家長重視孩子情緒能力的學習養成,並建議相關部會共同合作重視親職教育。

這項調查顯示,在親職參與部分,以母親為主,父親雖有參與,但程度明顯低於母親。幼兒使用電子產品人數比例很高,一歲時即有六成,二歲後更高達九成;且使用時間長,二歲時每天即超過一小時。該研究指出,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幼兒情緒能力發展越不利,這樣的關聯在幼兒一歲時即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