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新增性別平等教育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今(10)日表示,113學年度起「教保服務機構辦理議題融入教保活動課程」,除原有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外,新增性別平等教育議題,鼓勵各縣市幼兒園設計適齡的教學內容。

教育部指出,111學年起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經費,推動「教保服務機構辦理議題融入教保活動課程」,這項計畫以統整、不分科的方式,鼓勵幼兒園設計有趣的活動課程融入重要議題,開辦時申請機構數僅70間,今年成長為115間。

教育部表示,例如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就讓幼童在與小動物的互動中,建立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觀念,再如臺東縣太麻里鄉立幼兒園也推出「犬心犬意」主題課程,邀請馴犬師及自閉症工作犬(治療犬)與幼童互動,讓幼兒親身接觸,體會不一樣的生命價值。

教育部進一步表示,113學年度新增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希望教保服務機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及生活經驗的教學活動,提供幼兒多元學習機會、提升教保活動課程品質。

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提供的教學示例,2到3歲的幼童可以教導覺察自己身體部位、功能與特徵,進而認識自己的性別。另外,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尊重他人身體、辨別危險等,也是性別平等教育中的一環。

年齡更大一些的幼童,則可進一步引導覺察不同性別的人,都可以做各種家務分工,可以有多元的職業和角色活動等。教學示例提醒幼兒園慎選教材,避免內容涉及性別刻板印象;環境布置也要留意,例如要避免男生用品都以藍色、綠色標誌,女生則都採粉色系。

臺東縣太麻里鄉立幼兒園結合在地專業資源,邀請馴犬師介紹工作犬。(教育部提供)

臺東縣太麻里鄉立幼兒園的孩子與工作犬接觸互動。(教育部提供)

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生命教育融入教保活動課程,帶孩子觀察蛟白蝶的成長。(教育部提供)

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建置紅耳龜的「戶外豪宅」,讓幼童觀察其生活作息。(教育部提供)

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透過照護雛鳥,教導孩子生命課程。(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