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司總一《陳夫人》 70年後重修出版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台南的富家子弟陳清文,在日求學時與日本少女安子陷入熱戀,卻因台灣人身分遭女方家長阻撓,安子於是為愛私奔來台嫁作「陳夫人」,迎向文化衝擊與挑戰。這段愛情故事出自日治時期日本作家庄司總一的暢銷作《陳夫人》,一九四○年在東京出版,細膩刻畫出日治時期台灣生活情景。一九九九年這本書首度以中文版在台面世,近日獲庄司總一女兒授權,重修出版。 台灣文學前輩葉石濤曾說:「台灣文學書單中,不能沒有《陳夫人》。」他肯定《陳夫人》取材台灣土地和人民,不論意識型態如何,都是台灣文學的重要遺產,也是最能代表日本作家對台灣看法的小說。 庄司總一九○六年出生,幼時隨行醫的父親來台,曾居住台東、台南,畢業於台南州立第一中等學校(今台南二中)後,返日就讀慶應大學英文科。 他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新三田派》、《三田文學》雜誌發表小說與英美文學譯作,一九四○年出版長篇小說《陳夫人》,獲第一屆大東亞文學獎次獎,奠定文壇地位。 《陳夫人》開場為一九二○年代末,陳清文和安子從東京初抵台灣,他對妻子說:「我要好好努力,出人頭地,這樣才不辜負妳跟著我到台灣來的心。」這除了呈現陳清文積極的性格,卻也預告後來,他仍因台灣人身分而屈居日人之下,工作無法升遷,又因參與文化運動被拘留等,充分反映當年時代背景。 另一方面,安子嫁入五十人家族的台灣豪門大宅院,卻驚覺家中沒有浴室、廁所,面臨食物太油、語言不通,婆媳妯娌間的人際等衝突。但相對於留日的陳清文心態上以日本為優,她卻始終以入境隨俗的平和心態適應,努力融入台灣。 小說分「夫婦」、「親子」兩部,橫跨廿年,下部呈現了他們的女兒對於「我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的認同疑問。最終這個台灣大家庭也逐漸接納安子,從排斥轉向認同與尊敬。小說結尾,陳清文準備舉家往南洋創業,夫妻倆在除夕夜溫馨低語,肯定「愛,是家庭最重要的東西。」 《陳夫人》對白多、情節生動,宛如台灣鄉土劇,不僅著墨台日聯姻和庶民生活,對家族內長輩兒孫媳婦間的關係、台灣知識分子在殖民地的處境都詳盡描述。書中出現的如台南長老教會、長榮中學等,也都是本於庄司總一幼時記憶的真實所在。 因此這本書當年出版後,轟動日本及當時「大東亞共榮圈」內的滿洲、中國沿海與南洋各城,還曾改編話劇在日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