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多看、多聽、想一下,拒絕再被帶風向

當大眾面對假訊息、假新聞,或者如何辨別網路跟手機詐騙訊息,這些都是素養。(刑事局提供)
當大眾面對假訊息、假新聞,或者如何辨別網路跟手機詐騙訊息,這些都是素養。(刑事局提供)
褚瑞婷

距離二0二四年總統大選的投票日只剩大約四個月,除了表示選戰會越來越激烈之外,也代表各陣營之間爾虞我詐的相互攻擊會逐漸升溫,這個現象將從大眾媒體投射到所有選民的眼球。然而,到底誰是對的?我們作為選民、閱聽人,作為民意基礎的一份力量,在資訊過量且往往是多種意見相悖的情況下,要為自己的想法或選票做出決定,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情。

因為,有太多讓人難以分辨的訊息,讓民眾分不清究竟是為了真相而爭辯的正義,還是為了選舉炒作帶風向的議題。媒體被認為是以中立為原則的第四權,但是,經過歷年來的選舉經驗,民眾也都知道媒體是會選邊站的,只不過似乎都有著不能被顯化的態度,再加上政治人物運用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產生交互作用的效應之下,訊息紊亂的程度可能會讓民眾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認知或判斷。

舉例來說,新北餵藥案是真實還是烏龍?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究竟是真是假?政治人物說要為台灣人民服務都是真心的嗎?

民眾面對兩年一次的大型選舉,在投票日的前半年開始受到大量選舉資訊的轟炸,是「走馬看花」還是「內行看門道」,都決定在民眾「媒體識讀」的能力,也就是一種素養。當大眾面對假訊息、假新聞,或者如何辨別網路跟手機詐騙訊息,這些都是素養。

建立素養能力極為重要,卻也極為困難,因為素養指的不僅是知識力,而是統合性的思辨能力,教育部甚至設置「媒體素養資源網」,更將素養列入一0八課綱,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在自媒體平台的時代,有太多網紅跟意見領袖,他們透過社群媒體傳遞的網路言論是真知灼見還是側翼打手,在民眾下判斷之前,可能還會有各種立場或是刻意帶風向的其他網路言論蜂擁而至,海量訊息就像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讓民眾徬徨的站在路邊,當你還沒做出這個議題的判斷時,就有下一個說法即將推翻你原本以為的認知。

像是最近某周刊小編的社群貼文引發熱議,有位網紅批評社群影音頻道的政府代言活動卻慘遭翻車,這些網路議題背後的真實性與目的到底是什麼?在未能了解事實真相與本質之前,妄加臆測或判斷都不是明智之舉。

那麼,先停下腳步,不急著為某個言論立下判斷。既然過馬路之前需要停看聽,那麼在龐大訊息串流的情況下,不妨也先停下來,「多看、多聽、想一下」,讓自己的想法不是被風向帶著走,不急著發表或者散布想法,從人云亦云的腳步中停下來,逐步建立媒體識讀的素養能力,用思考作為民意的基礎,拒絕成為選舉操作之下的一枚棋子。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