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的畏途,iPhone也會變成廣告機嗎?

多家美國媒體近期提到了蘋果公司和庫克的一個尷尬處境:

——過去數年,蘋果和庫克逢人就談隱私作為一項人權的重要性。強行推出ATT,允許使用者決定讓Facebook、Snap等大大小小數字廣告平台損失上百億美金。

——蘋果自己招兵買馬,準備將其數字廣告業務從30億美金做大到上百億美金,授人以柄,食言者自肥。

到目前為止,蘋果在數字廣告業務方面的進展謹小慎微,甚至是相當扭曲。《The Infomation》記者Wayne Ma在最近的一篇報導當中,揭示了蘋果團隊在數字廣告方面的進展與掙扎——蘋果的數字廣告雄心讓其員工心生警惕,相當反感。

他們認為這損害了iPhone的使用者體驗,10月,蘋果在其應用程式商店投放賭博公司以及其他有爭議性廣告,遭到公司內外的強烈批評,隨後,蘋果暫停了這些廣告。

但是,蘋果高管團隊、投資者對蘋果手機數字廣告業務期許極高,蘋果在數字廣告領域的排兵佈陣業已完成。庫克最終會做怎樣的取捨?

掙扎何來,“兩面人”庫克

過去10年,賈伯斯和庫克是最早旗幟鮮明反對所謂精準廣告,力倡保護使用者資料隱私的商業領袖。或許,這種態度作為姿態,與當初與Google、Facebook交惡有關係。

隱私保護是蘋果公司的一大優勢

後來,庫克幾乎在每一個重要採訪當中,都會強呼叫戶資料隱私的觀點。最近一次是在兩天前,他在接受CBS的訪談時,再次幾乎不改一字,說資料屬於使用者隱私,使用者隱私屬於人權的一部分。

這一原則還被庫克寫入了蘋果公司的年報,是這位最成功繼任CEO營運蘋果公司的六大法則之一。

蘋果兩年前推出允許使用者禁止應用廠商跨應用追蹤資料,深得iPhone使用者支援,多數使用者選擇禁止所有APP跨應用追蹤其資料,這重創了Facebook在內依靠使用者資料提供精準廣告的廠商。

當時,Facebook、Snap等公司高管氣急敗壞之餘,無不猜測,這是為了蘋果公司自己的廣告業務平台在鋪路。其宗旨,根本不是為了保護所謂使用者隱私,數字廣告界痛罵庫克偽善。

瓜田李下。蘋果數字廣告業務的巨大潛力,也確實是要在最近兩年釋放,2019年,蘋果公司的數字廣告業務僅為10億美元。到2022年,該項業務預計達到40億美元。

隨著,手機市場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到來,蘋果硬體銷售已至巔峰。數字廣告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蘋果以及投資者提及。

蘋果也開始調兵遣將,數字廣告行業出身的Todd Teresi獲得晉陞,此人也給自己內部團隊許下了第一個小目標,將數字廣告業務收入提升到100億美金。

與多數分析師預測相比,這個目標過於保守了。

庫克的Next big business,300億美金生意

蘋果的純數字廣告業務收入與Twitter、Snap相當,只是Google的十分之一左右。純數字廣告意味著不包含蘋果與Google的搜尋廣告合作,這一部分業務蘋果每年收入100億美金左右。

蘋果所指的廣告業務包括了蘋果App store頂部的應用展示,以及在海外的蘋果新聞和蘋果電視上的展示廣告。

如今,iPhone手機上的廣告位並不算多。蘋果公司沒有在其Safari瀏覽器上預裝所謂的瀑布流內容,從而獲得一個廣告平台。蘋果公司內部曾經測試過本機搜尋的廣告,被員工勸阻。

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研究發現,蘋果主要的廣告增長潛力來自中國的搜尋廣告、虛擬貨幣、以及體育博彩等等。聽起來,也不是讓人很舒服的內容。

蘋果在隱私方面的姿態相當高

Wayne Ma在其文中提到一個預期,有分析師認為蘋果數字廣告業務收入到2026年就可以達到300億美金。他沒有明確說這部分業務的構成,是否包含Google的搜尋廣告合作。

幾個月前,作為庫克迷弟的Bloomberg記者古爾曼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即以春秋筆法開頭,蘋果的下一個大生意是廣告。

在過去幾年當中,此君是最熱衷於預測蘋果汽車、蘋果眼鏡、iPhone摺疊屏的記者之一,如今在他看來,居然蘋果的下一個大業務是廣告,而不是汽車、眼鏡。

蘋果之外,任何一家公司,300億美金的年收入都是無比巨大的。但是,蘋果2022年財年一年的年收入接近4000億美元,Google一年的廣告收入也有2000億美元。

庫克給自己在蘋果公司的最後目標,真的只是讓蘋果再多賺三五斗而已嗎?數字廣告業務若真是蘋果公司當前的增長期待,只能意味著蘋果內部也尚未尋到走向未來的路徑。

古爾曼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2021年,蘋果在併購方面花費了3300萬美元。到2022年8月,蘋果也只花費了1.69億美元在併購方面。

要知道當年的Siri、觸摸ID均來自於蘋果的收購,收購計畫銳減,除了可以看到庫克的謹慎經營之外,還可以確知,蘋果對於未來的新功能、新服務,還沒有明確的方向感。

“廣告機”是一面鏡子,誰先逃脫藩籬

《智物》似乎過於糾纏在這個話題上了?或許是的。在這個問題上的進展,我們以前已經討論過小米、蘋果還有華為。在《智物》團隊看來,這確乎是觀察全球智能硬體企業,能否、何時邁向下一步創新之路的一個絕佳的切口。

絕無惡意。小米、OV、華為,之前過於依賴廣告、遊戲網際網路業務,有其力有不及,身不得已之處——硬體業務利潤不多,依賴廣告、遊戲以及其他所謂增值業務餬口。

Android大廠們沒有蘋果公司的禁忌。Wayne Ma的文章中提到多個細節,顯示蘋果公司內部員工和團隊對數字廣告業務的猶豫和顧慮,乃至直接的反對意見。

該文提到,蘋果公司內部員工在交流中明確提到擔憂,蘋果公司在所謂的廣告業務上是否已經走得太遠。即使是當年App store置頂展示廣告業務推出時,也有不少員工反對。

如今,蘋果廣告團隊在蘋果內部相當的弱勢和邊緣。他們無法從產品團隊那邊拿到使用者資料支援,以確立所謂的資料模型,幫助客戶進行精準投放。

蘋果公司的認知當中,禁止將使用者資料定位在少於5000人的範圍。

能取信使用者的廠商,才能與使用者開啟新模式

頗有意思的細節可以顯露廣告團隊的掙扎。他們有一個“敏感詞”列表,禁止其與客戶溝通當中使用,其中包括“Target”等等。過去數十年,數字廣告的優勢在於定位精準,蘋果公司的廣告業務團隊,看似注定無法融入數字廣告界的話語體系。

錯的是蘋果,還是過去過度追求精準的數字廣告界?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中國的Android大廠的廣告團隊,絕對沒有類似的困擾。

《智物》糾結在這一話題在於:對數字廣告的過度依賴,必然會觸及使用者資料,這是整個Google、Android陣營無法取信於使用者的根本所在,Android機在這一方面積重難返。

蘋果的優勢在於,擁有足夠良好的品牌和使用者基礎,同時又有足夠的利潤,不依賴數字廣告,不安插像Android那樣多的廣告位。還有一項,蘋果有足夠強的晶片能力,可以實現本地的運算和儲存。

這樣可以讓蘋果有能力,利用本機算力,就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服務,比如本機的即時翻譯,以及類似服務的推薦等等。

Android手機當中也有期待。

有分析人士告訴《智物》,華為全新的鴻蒙系統,或許可以徹底擺脫Android系統,及其開闢的所謂App Store的商業模式。一方面是因為眾所周知的晶片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華為新手機可以從零起步,去嘗試一些新的方向。

OPPO幾個月前展示所謂潘塔納爾系統,應該也是一個類似鴻蒙的想法,去和生態廠商一起,為使用者推薦服務、提供服務,而不是收取服務廠商的廣告費,讓廠商再去服務使用者。

這一方向,在業內似乎並無異議。只是,誰肯扔掉那麼巨大的數字廣告業務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物科技評論”(ID:IntellegentThings),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果粉最愛 限時下殺◢
iPhone 14新機搶先預約 抽真無線耳機
iPhone13舊機下殺 直降3千省荷包
iPad 9萬元有找 熱銷限量補貨到
AirPods限時降價 最高折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