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高齡論壇】富足退休生活 快樂、紀律、風險是關鍵

全球人口持續老化,10年之內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其中,戰後嬰兒潮出生的50歲中生代首要面對高齡挑戰,2025年全球50歲以上的「橘世代」將達到21億,占全球總人口26%,成為世界要角。

這群「橘世代」如何面對高齡社會風險?產業能創造熟齡新契機?《康健雜誌》第3年舉辦高齡國際趨勢論壇,以「新獨立橘世代 啟動高齡新契機」為主軸,邀請輔導超過900家日本企業高齡轉型的日本東北大學智能老化研究中心教授村田裕之(Hiroyuki Murata)、以色列活躍高齡新創平台創辦人班維妮絲第(Yael Benvenisti)與蘇卡門(Dov Sugarman),及澳洲Walsh Bay Partners財富管理公司共同創辦人艾倫・艾貝(Arun Abey)等高齡權威來台探討趨勢與商機。

(國際級高齡專家齊聚康健高齡論壇,左一為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研部副總經理邱良弼、左二為中國信託銀行個人暨信用金融執行長李玉秋、右二為澳洲理財規劃大師艾倫.艾貝、右一為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圖片來源:陳德信)

到底多少才夠? 先問什麼對自己重要

面對退休生活,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要準備多少錢才夠?」但在拼命賺錢之前,艾貝提醒,要先了解「什麼對自己重要」。綜觀人類歷史,過去只要想著填飽肚子、不被吃掉、繁衍後代就行;現今文明社會有更多選擇,卻沒有人教我們要如何做正確的決定,若只著重累積財富,容易迷失其中。

無論是賺錢或花錢,都要能夠帶來持久的愉悅,而許多正向心理學研究發現,這樣的愉悅感來自於有意義的目的,例如幫助別人,以此為前提就能做出好的抉擇。

(圖片來源:陳德信)

艾貝因此提出「快樂套利」(hedonic arbitrage)的概念,在不多花錢的前提下,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快樂。他舉例,很多人想透過買車來達到快樂,但現實是可能維持不到一周,因為買了TOYOTA,就想要BMW,接著覺得PORSCHE更好,反而徒增煩惱。

他建議,不妨用日記的方式記下自己的花費,並且檢視哪種花費能為你帶來更久的愉悅感,結果會發現,關鍵其實是你和誰一起、度過哪些時光、有哪些成就感更勝於花錢本身。

當用這樣的邏輯了解什麼能讓自己快樂,就能夠清楚理財目標。研究發現,當投資人以目標為依據就不會貿然做決定,能耐心等待長期收益,相反地,其他人則會受到同儕或短期震盪所影響。以股市為例,許多人喜歡高點跟風買,低點就趕快抽離,忽略股市長期波動而被一時環境影響。統計發現,有紀律的投資可獲得8.2%報酬率,因害怕、貪心的短視目標報酬率僅剩一半(4.7%)。

艾貝表示,當清楚目標,就能夠有正確的決定,避免害怕、擔心造成的恐慌理財。

善用「退休五力」 準備富足退休生活

心態面準備好,完善的理財計畫則是下一步。中國信託銀行個人暨信用金融執行長李玉秋提供「退休五力」方法,金流力、替代力、多元力、時間力、提撥力準備足夠退休金。

(圖片來源:陳德信)

根據中國信託調查發現,僅有54%家庭有明確的理財目標,國人退休準備仍不足。李玉秋指出,全球面臨年金改革的浪潮,「多繳、少領、晚退」的現況,不能再依賴政府退休金;加上高齡化、壽命不斷延長,需要的花費也更多,根據主計處統計,退休後每個月的基本花費是4萬元,但隨著通膨指數不斷上升,準備金也會隨之調整。

因應趨勢,李玉秋指出,要提高自儲與私人年金比重,「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但關鍵是提早準備。」

他建議,可以先試想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第一步可以先了解自己的金流力與替代力,也就是先估算退休金需求,有多少現金可以支應,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替代率。

第二步多元力,可檢視哪些理財工具可以使用,報酬率能否達到退休目標;最後是擬定計畫,盤點離退休還有多少時間,以及自己的理財缺口還有多大,須提撥多少金額投資與儲蓄。

李玉秋提醒,每種金融商品的風險都不同,但年紀愈大,能承擔的風險愈少。退休前,以累積退休金為目的,可善用基金、養老險、ETF(交易所買賣基金)、、TDF(目標日期基金)、投資型保單;退休後則以固定收益類型的理財工具為主,如存款、年金險、還本險、配息基金、以房養老等。

退休理財工具 選擇關鍵在風險

「好的投資是控制風險,」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研部副總經理邱良弼指出,投資有本金、時間、報酬率、風險四大元素,其中只有本金、時間可以控制,風險能部分控制,報酬率則無法掌控。然而,多數人都只關注報酬率,卻沒有了解風險。

(圖片來源:陳德信)

他建議,選擇投資理財工具時,不要用資產類型來看,而是要評估能承受的風險,「因此金融商品並沒有對跟錯,只有適不適合」,選擇投資穩健、管理費低、多樣化的類年金基金,如ETF、TDF等。

回應到長壽風險,愈早退休花的錢愈多愈快,延後退休才會有持續的收入。此外,投資愈早開始愈好,年輕可以承擔較多風險。

沒有錢也有辦法快樂嗎?

與會者提問,沒有錢也能快樂嗎?艾貝指出,還是要達到一定的財務安全,但超過一定收入後,錢與快樂不一定能成正比,以美國研究為例,年薪超過7萬餘元後,快樂與收入就沒有直接相關。此時可以增加滿足感,但不需要花更多錢。

艾貝最後提醒,這個世代的我們有更多選擇,可以活得更富足,除了學習理財方法,更重要的是有錢也要有快樂。李玉秋與邱良弼則指出,退休理財首重紀律與風險掌握,不要著眼在短期報酬,而是要能看長時間的收益。

(圖片來源:陳德信)

《康健雜誌》創刊19年,始終堅持for a better life的初衷,從健康資訊的內容出發,促進健康產業進步,邁向更多元的健康。2015年成立大人的社團,2017年電商品牌大人的好物及康健知識庫。康健雜誌社長李瑟表示,2018年《康健》將滿20歲,未來將結合各個健康領域,凝聚共識、鼓勵活躍老化,一起面對高齡化社會的無限發展可能。

康健高齡論壇,會後精彩報導>>

「需求」創造商機,首要滿足高齡的「三不」

先找到快樂 才會找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