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登場!陳時中:未來沒有高齡,只有健康和不健康的人

《康健》「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包含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等產官學重要關鍵人物與會,陳時中強調心態決定未來,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首度宣布生活型態諮詢的重大政策。

台灣明年(2025)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康健》 今(27日)舉辦「2024超高齡社會終極解-創新的可能」論壇,行政院政務委員、最新任命為「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的陳時中、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均親臨致詞。陳時中強調心態決定未來,「沒有高齡,只有健康或不健康」;石崇良則首度宣布重大政策,8月起,三高患者將享有健保給付的生活型態諮詢。

高齡不是負債 維持健康全年齡都要做

「未來沒有高齡的人,只有健康的人,和不健康的人!」陳時中表示,最疼愛他的姑媽,下個月就要過百歲生日,他發現活到百歲並不難,只要持續身體力行的運動、關愛他人。他發現,超高齡社會的終極解就是「維持健康」,這是全年齡都該做、人人有責的事情。

71歲的陳時中,今年開始做重量訓練,這讓他深刻體會到「維持健康」比「恢復健康」更容易。「如果我40歲就開始,更輕鬆就能維持得更好,為什麼不在20~30歲的時候就去做呢?」他強調,高齡不是負債,只要維持健康,能吃、能走跳、能服務、能消費,社會就會更好。

「我們都是有用的人,我們要期許自己一直是健康的人,」陳時中說,心態決定了未來,他樂見《康健》透過論壇邀集社會各界共同倡議、鼓勵每一個人現在就開始維持健康的行動。

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則說,根據他過去在地方服務的經驗,長者7成都是健康者,2成是亞健康,僅3.95%失能,政策重點就是健康者維持健康、亞健康者回到健康,失能者接受長期照護。未來4年政府將投入1,200億於高齡社會對策方案,長照的4大重點包括社區照護、AI科技輔具、人力規劃,以及外籍勞動力的整合。

三高成最大挑戰 8月將啟動「生活型態諮詢」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少子女化與高齡化兩大危機當頭,國家社會要繼續進步,健保不能再僅以疾病治療為主,一定要結合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特別是,現在高齡人口已經達到400萬,2055年將接近翻倍,達到744萬;工作人口卻已在2015年達到1,700萬高峰,並逐年降低。

石崇良指出,最近公布健保一年用藥量排名,第1名是糖尿病、其次依序為降血脂藥、降血壓藥、便秘藥、安眠藥。這個排名很清楚顯示了三高和生活型態,是國人健康最大的挑戰。

石崇良致詞最後宣布,今年8月將啟動「全人社區照護計劃」,三高患者都將享有健保給付的「生活型態諮詢」。著眼生活型態醫學6大面向:均衡營養、積極活動、避免危害物質、睡眠管理、壓力管理、打造良好社會關係,盼藉此改變國人疾病樣貌、提升群體健康。此服務將由加入「大家醫計劃」的社區醫院提供,詳細方案內容最快7月12日正式公布。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從保險財務到城市治理 AA策略無所不在

《康健》執行長蕭富元表示,石崇良曾經告訴《康健》:「如果不能AA(Active Aging),我們會壓垮下一代;AA就是超高齡社會的終極解。」總統賴清德就任滿月宣布成立3個委員會,其中一個就是「健康台灣」,目標縮短台灣不健康餘命,這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相信AA跟產業升級、能源轉型、地緣政治一樣重要。」

因應快速高齡化,南山人壽身為國內保險業推動健康促進的先驅,也帶頭站出來倡議「AA」,呼籲社會大眾從40歲開始為自己儲蓄AA人生的財務與健康本錢。南山人壽2020年就成立「健康守護圈」,迄今與超過50家大健康產業合作並串聯資源,在疾病照顧、生活支持、健康樂活這3個面向提供多項專屬服務,幫助人們從容面對老年生活、提升健康意識,並分擔照顧壓力。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李曉廬根據跨國大型調查指出,有意義的老化、社會參與至關重要,關鍵在「讓有意願的人願意行動」。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歸納長者3大挑戰:不健康、不快樂、健康及數位識能落差;多重慢性病、失智、憂鬱是醫療重點。台南市市長黃偉哲與台大公衛特聘教授陳秀熙進行高峰對談,聚焦「城市如何因應高齡化」。

《康健》副總編輯張雨亭、台南市市長黃偉哲(中)與台大公衛特聘教授陳秀熙進行高峰對談。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康健》副總編輯張雨亭、台南市市長黃偉哲(中)與台大公衛特聘教授陳秀熙進行高峰對談。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銀髮是危機?超高齡「人口紅利」商機無限

康健出版新書《超高齡紅利時代The Super Age》作者布萊德利.雪曼(Bradley Schurman)連線演說,直指超高齡社會的「人口紅利」及商機。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黃聲遠分享設計老年宅、長照中心的心法;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則以精彩案例,說明科技創新如何迎戰成功老化。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陳美娟分享金融創新安養信託,是老後「晚美人生」的關鍵。雙福基金會執行長陳建州則分享照顧創新,如何讓長輩動起來。

延伸閱讀:

AA人生是什麼?4指標自我評量、實踐AA方法大公開

自覺年輕就是年輕!優活慢老12提案,遠離孤單憂鬱、慢性病

健康台灣系列3:賴清德答應「深耕計畫」有預算、目標8年穩控三高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