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小說「末日練習」 告別回不去了的香港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日電)詩人、作家廖偉棠近年從香港移居台灣,依然創作不輟,近期出版短篇小說集「末日練習」,廖偉棠說,他透過小說「告別」,也書寫「回不去了」的香港。

「末日練習」新書分享會今天在台北永樂座書店舉行,廖偉棠與作家張惠菁對談。

廖偉棠表示,這本小說的主題就是告別,幾乎每一篇都有告別,但他以前不太在乎告別這回事,總是裝得很灑脫,但自從當爸爸以後,特別不捨得這個人世,總覺得要活久一點,要看到孩子長大。

廖偉棠表示,他有想過有一天兒子會看到這些作品,裡面都有他們的痕跡,感覺這次的作品就算沒有任何讀者,但只要兒子會讀,他就很滿足了。

不過廖偉棠笑說,兒子讀這些作品很費勁,因為兒子自認中文不好,像是讀最後一篇時,乾脆就把文章用AI翻成英文,廖偉棠自己也看了,竟發覺英文好像比中文還好,無意中把它乾淨俐落化了。

廖偉棠也提到,他最想要的文學是非功利性的,不必非達到什麼目的不可,但詩真的很難做到,感覺一定要通過詩去抵抗一些很難抵抗的東西,尤其這幾年香港的狀況,他作為一個從香港來到台灣的詩人,對香港的責任感超大,好想在詩裡找到一些答案。

廖偉棠說,他在寫小說時,也把香港寫在裡面,算是跟香港完成告別,雖然他也曾自問「我的小說真的能夠改變什麼嗎」,後來了解很多香港小說家已通過小說留下某一個時候的美好香港,而他小說裡的香港就是存在頹敗的一邊,真的回不去了。

張惠菁分享,這本書的關鍵字就是告別與不忍,裡面的故事會讓她聯想到唐人傳奇,許多人會喜歡唐人小說,因為它篇幅不長,呈現荒敗與繁華並存的狀態,令人著迷,「末日練習」也有這樣的迷人之感。

張惠菁說,文學是超越時間的,她在「末日練習」讀到一些不太受限於某種目的的故事,敘事上沒有非達到某種目的不可,讓她覺得有唐人傳奇的味道,而且超越了時空。

廖偉棠是詩人、作家、攝影家,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及香港文學雙年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年度藝術家,2018年起定居台灣。(編輯:郭諭儒)1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