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堆肥灌溉小菜園 校園食育做中學

台北市大佳國小的小朋友,動手把廚餘做成堆肥,用來種植蔬菜,成為一堂很有意義的環境教育課。

「蘿蔔佃煮,北農有機菜,山藥薏仁排骨湯。」

午餐時間一到,小朋友排隊盛飯菜,大佳國小學生最期待時刻菜桶幾乎見底,相對的廚餘也減量,計算飯菜量是第一步。

大佳國小廚房作業人員:「他們比較不愛吃的菜,我們會少一點。」

廚房阿姨忙進忙出準備,但在出餐過後,廚房也是處理廚餘的第一站。環保小尖兵戴上手套,先將廚餘秤重,不是要丟掉,這些廚餘可有大妙用。

大佳國小學生 李心月:「就是把它做成肥料,要先記錄每個午餐,廚餘的分量。」

擠出水分,加速發酵時程、也能減輕異味,還要拌入這樣東西。

「現在加進去的這個是木屑,這個木屑也是從回收廠,我們去登記領來的,透過這個木屑,它可以讓微生物在裡面,有分解的能量和寄居的地方,所以接下來會發現,當它熟成之後,我們的廚餘的堆肥,它的味道其實會有點木頭的清香,就是因為我們原料,主要是以木屑為主。」

「現在孩子們在做的就是,把剛剛已經攪拌均勻的廚餘,把它放進去發酵桶裡面,準備進行發酵,剛剛轉那個動作,還有一個功能是把空氣帶入,讓他們後面的發酵會比較順利。」

雙手轉呀轉,小朋友將廚餘倒入發酵機處理,經過完整發酵後的肥料完全不臭,甚至飄著木屑香。

大佳國小學生 陳潔安:「我做廚餘一個學期,可以讓小田園的菜,長得更高、更大,我覺得這樣子,我們吃的東西,會比較好吃也更健康。」

大佳國小衛生組長 高于婷:「青椒,像上面都會有日期,跟孩子的名字,每一個孩子,針對他們的植物,都會特別去做一些照顧,包括收成、除草,還有澆水,都會由孩子獨立去完成,這些過程當中,讓孩子體驗到食物的來源,還有它在種植的過程當中,如何收穫這個食物,他是會比較珍惜的。」

校園中角落有很多被細心照料過的田園,孩子們種了青椒、豌豆、小黃瓜甚至是草莓,全都是利用廚餘作的堆肥灌溉成長,從耕種、施肥到收成全部都自己來,也讓學生了解食物真的得來不易。

大佳國小學生:「自己種的最好吃,也最甜。」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痛失至親身心難熬 做環保找到安定力量
2024 0622慈濟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