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因果】《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八章,書寫經驗分享

早期紋面的泰雅族女子。詹明儒取自台灣回憶探險團網站,日本人森丑之助拍攝。
早期紋面的泰雅族女子。詹明儒取自台灣回憶探險團網站,日本人森丑之助拍攝。

祖師廟口是今古時空並置的大櫥窗,清水街、秀川街交疊於此,並行於此;前者來自現代,後者來自從前。祖師廟口也是記憶的大古井,世事如湧泉,汩汩瀦聚。前章,三峽某瘋子從前塵往事中,追查到同行,但不同路的六人公與一對青姑,於是鄉土作家開始下筆著墨,他們與她們之間,殊途同歸的因果脈絡。
廟口文化,現實與過往交疊,十分龐雜而矛盾;三峽某瘋子,選擇追查烏面青姑的身世。適逢陳老師已陪著櫻井夫婦,遊覽至橫溪口,透過手機邀請他,何不過去瞧瞧,這個當年白臉青姑的山洪重生處,同時也是李三朋所述,烏面青姑的殉節自殺處?鄉土作家則告訴他,其實倒是大可入廟請教祖師公,來得直接了當;並且提醒他,別忘了按時吃藥,萬一腦筋打結(瘋症發作,或價值觀錯亂),也可方便爬上廟埕尾的長福橋,找那個「胡大仙」解套。
某瘋子選擇請教祖師公。但入廟時卻受到中國門神的責難,先說他是個「番童野囝」,後說他是個「非人非鬼」的「無主野靈」;同時,更不幸被其法器所制,釋放出三個以上的自己,與包括恩主公醫院處方箋在內的一干身外物。鄉土作家則順勢鋪陳出,相關於祖師廟的一段詐降抗日故事,一段老街改造傳奇,兩樁廟口公案;以及,釋放自某瘋子記憶深處,諸多被三峽人遺忘的歷史角色。
本章,我依據以下相關資料,以極盡魔幻寫實筆法,活化以下人事物:
一、相關資料
◆黥面與刺青(紋面):中國黥面,是一種羞辱性的戳記古刑。台灣泰雅族刺青,是一種至高禮敬的榮譽標誌;男子須有獵績及戰功,才能刺青於額頭,漢人墾民懼稱為「烏面青番」、「王字番」;女子須在織藝及品德表現出色,才能刺青於兩頰,漢人墾民鄙呼是「烏面番女」、「烏面番婆」。

古時黥面的中國男子。詹明儒取自快懂百科。
古時黥面的中國男子。詹明儒取自快懂百科。

古時黥面的中國男子。詹明儒取自快懂百科。

◆三角躅:泰雅語古地名,後被漢人墾民改為三角湧,再被三角湧人改為三峽。
◆橫溪:三峽北境河川,上源竹坑溪,流經成福、溪東、溪南、溪北等里,長約十公里。古為直接匯入大漢溪,今為三峽溪(三角湧溪)下游支流。

下游被三峽溪襲奪的橫溪口。詹明儒拍攝。
下游被三峽溪襲奪的橫溪口。詹明儒拍攝。

下游被三峽溪襲奪的橫溪口。詹明儒拍攝。

◆三峽溪:三峽中域河川,上源熊空溪,支流甚多,主流經三峽、樹林、土城匯入大漢溪,為該溪最大支流,長約二八‧五公里。原為單獨匯入大漢溪,後「襲奪」橫溪下游,合流匯入大漢溪。(「襲奪」的現象,地名、道路、河川有之,族群、朝代、國土有之,值得一記,並深思之)
◆台灣民主國:日本依馬關條約接收台灣前夕,清朝遺臣、遺民於1895年(明治28年、光緒21年、永清元年)5月,成立此國。但曇花一現,日軍登陸台灣未及五個月,相關高官先後鳥獸散,紛紛逃回對岸祖國;而徒讓逃不走的各地義民,獨力抗日,死傷慘烈。(「台灣民主國」因祖國遺棄而成立,國號「永清」,其永遠心向清國的矛盾靈魂,還遊蕩至今未散嗎?值得台灣歷史作家,繼續加以觀察及書寫)

台灣民主國的國旗。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民主國的國旗。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民主國的國旗。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三峽義民營:仿照清代團練「三角湧聯甲局」所組成,人數多達四千名。蘇力為統領,蘇俊、翁景新為副統領;司令部設在媽祖廟,軍械庫設在祖師廟,指揮所設在鳶山頂。
◆日軍坊城大隊:日軍進抵台北城後,分三路南下,預定會師龍潭,合攻大溪。此大隊借道三峽,夜宿街廟,翌晨出發卻遭義軍伏擊,受困於娘子坑;後經「漢奸」羅金來使計引導,趁夜潛出求援,始得脫困。
◆日軍運糧船隊:由特務軍曹長櫻井茂夫率領,夜泊三角湧溪,預定翌晨上溯大漢溪補給合攻日軍,卻在轉航隆恩河半途,遭到義軍襲擊,幾乎全隊覆沒。
二、對應的人事物(本章情節為魔幻寫實的濃縮概寫,詳細過程,我將以傳統寫實筆法,演繹在本書連作《鳶山誌:藍色三角湧》裡)
◆抗日前的詐降:義民營以蘇力為首,合謀詐降策略,鬆懈坊城大隊軍心,卻暗中設伏於鳶山兩麓,引爆了北麓的隆恩之役,南麓的三角湧之役。
◆大郎先仔:虛構人物,虛構情節,為擺攤廟街的孤苦算命師,相術很靈,鐵口直斷。日軍未至,早已算出三峽人的命運,而交待同病相憐的豆花勇仔,可趁機來個大翻身,求得日後的幸福日子。
◆豆花勇仔:虛構人物,虛構情節,母子相依為命,叫賣涼飲、宵夜為生;依言於日軍夜宿祖師廟口時,以三碗元春藥舖調製的龜苓膏,緩解了日軍工兵達脇良太郎的疹痘症。上述三人,自此埋下了另一段,亂世廟口的良善因緣。
◆文章先仔:真實人物,為元春藥舖的漢醫,醫術精湛,擅長藥劑。當時在三角湧街,跟林金井(前清秀才)、陳種玉、陳嘉猷(前清秀才)齊名。
◆走番仔反:面臨改朝換代,漢人「走番仔反」所指的,並非躲避平埔番、山地番出草,而是東洋番(日本人)的兵災。
◆達脇良太郎:坊城大隊的工兵,真實人物,虛構情節。因幸蒙大郎先仔、豆花勇仔的開示與救助,對兩人與祖師公感恩於心,亟思回報。
◆羅姓基隆人:羅金來,真實人物,虛構情節,日軍從基隆徵召而來的挑水伕,一路兼當翻譯,使計協助坊城殘軍脫困,獲得日軍重賞。漢人罵其「漢奸」,他卻自認為被祖國出賣,與其變天偷生,不如順天求活;日後,一旦走運發達了,再圖回報三角湧人,再祈祖師公恕罪。(此身處亂世的矛盾心情,我已進一步,詳盡寫在《鳶山誌:藍色三角湧》的專章中)
◆掃蕩令,焦土戰:日軍受到義軍詐降欺騙,非常憤怒,於攻下大溪後,整軍反撲三角湧。沿途見庄便燒,進庄逢人便殺,火焰遠連二十餘里。

日治大正時期的三峽老街。詹明儒取自三峽老街商圈網站。
日治大正時期的三峽老街。詹明儒取自三峽老街商圈網站。

日治大正時期的三峽老街。詹明儒取自三峽老街商圈網站。

◆百年大街:烽火倖活的達脇良太郎,趕至祖師廟口尋找恩人,但大郎先仔、豆花勇仔,早已不知所終;又見街庄、祖師廟,也早已焚成一片廢墟,不禁跪在廟前,向祖師公發願,十至二十年內,必將改頭換面重新再來,還給三角湧父老一條百年大街。果然,二十年內,一個也叫「達脇良太郎」的支廳長,奉調前來履新了;一番積極鼓吹「街區改正」、「店屋改築」後,一條兼融西洋巴洛克式建築美學,並蓄本土文化底蘊的新世代「百年大街」(即今之「三峽老街」),終於打造完成了。短短三年任期,這位似乎誓願既償的「達脇良太郎」,便悄悄離開三角湧支廳,悠悠退出三角湧地境,永遠再也無人提起。
(【天人答問】《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九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