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農地膜去化 各公所求援苗縣府

苗栗縣以農為本,盛產各式農特產品,許多農民為減少田間雜草生長,都會大量使用塑膠做的農地膜,但廢棄農膜塑膠布回收困難,成為各鄉鎮公所的垃圾危機。苗縣府21日舉行縣務會議,銅鑼鄉長謝昌年提及,鄉內廢棄農地膜堆積如山、困擾不堪,盼望縣府能協助後端去化管道。環保局則指出,目前連繫全台6家廠商皆可收受,將請農會、公所向農民宣導。

苗栗縣銅鑼鄉盛產杭菊,全鄉栽種面積約40多公頃,農民常用農地膜覆蓋農田,藉此阻擋陽光、抑制雜草生長,減少人力或購買藥劑除草,但農地膜材質為塑膠布,且屬於消耗品,每年都要不斷更換,整年下來產生好幾公噸的廢棄塑膠布。

有「草莓王國」美名的大湖鄉,草莓栽種面積約380公頃,同樣面臨廢棄農地膜隱憂,大湖鄉公所清潔隊每年至少處理90公噸的廢棄農地膜。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獅潭、公館等地區。

農糧署與環保署前年曾到大湖鄉推廣「農膜回收機」,並補助購買一半費用,讓農民做好前置清潔,增加廠商回收意願,但每台回收機造價20到40萬不等,農民興致缺缺,直言根本不敷成本考量。

謝昌年在縣務會議提到,以往鄉公所協助農友處理這些廢棄塑膠布,但長期配合的回收廠商過年後突然因案不再回收,這些廢棄農地膜在垃圾場已變成一座小山,但農地膜因後續清潔、整理成本考量問題,其他業者回收意願非常低,希望縣府給予協助。

環保局長陳華盛表示,回收後農地膜可透過水洗、破碎、熱處理、押出等程序,製造再生塑膠粒,可作為塑膠袋、PE膜,目前全台有6家業者可收受,但廢棄的農用塑膠布會沾染砂土、石頭等雜物,後端資源回收商必須以人力清洗,導致回收意願降低,現階段會請各公所、農會加強宣導做好前置清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