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新戰場!藍委爆精神鑑定1大難關:道德壓力全壓醫師身上

死刑存廢議題爭論多年,圖為反廢死民眾多次上街抗議。如今形同實質廢死卻缺乏配套,仍爭議不斷。(示意圖/資料照)
死刑存廢議題爭論多年,圖為反廢死民眾多次上街抗議。如今形同實質廢死卻缺乏配套,仍爭議不斷。(示意圖/資料照)

憲法法庭宣告限縮死刑適用範圍後,死刑犯的精神鑑定成為新的戰場。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質疑,現在是將社會道德壓力全部都壓在精神科醫師身上,陷入要違背醫學倫理,或者承擔巨大社會壓力?前總統蔡英文原定2025年要設立480司法精神病房,結果現在進度大落後,達成率僅25%。連衛福部自己的《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也坦承缺乏專責戒護人力,無法提供受處分人所需之精神醫療服務與行為矯正。勢將問題叢生。

陳菁徽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她當天質詢身為醫師的衛福部長邱泰源「為死刑犯鑑定精神狀況,是否有違背醫師倫理?」因為根據世界精神醫學會,於1996年《馬德里宣言》及2023年《日內瓦宣言》都重申:第一、在任何情形之下,精神科醫師都不應執行受(死)刑能力鑑定;第二、精神科醫師應積極協助在法律上無法為自己有效防禦辯護,及不具足夠能力承擔法律責任的精神疾病及心智障礙者。

陳菁徽質疑,邱部長回應,身為幾十年的醫學系教授,也是如此教授學生要遵循《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醫師誓言》。既然如此,現在的情況不就是將社會上所有的道德壓力,全部都壓在精神科醫師身上,他們陷入要違背醫學倫理,或者承擔巨大社會壓力?

「先前負責鑑定火車刺殺警察案件的建鑑定醫師,就在各大社群媒體、新聞平台上遭到出征!」陳菁徽提到,參考許多國外的案例,都是檢辯雙方各自聘請不同的鑑定專家,並根據所得的觀測證據,在法庭上交叉詰辯,最後陪審團根據交叉詰辯的過程得到一個結論。

以刺殺雷根總統的辛克利案為例,辯方請了四個鑑定專家、檢方請了兩個鑑定專家,診斷跟論述也不一樣挪威屠殺案的布雷維克案,兩次的鑑定專家診斷跟論述也不同。如此可以分擔鑑定人員的心理壓力,再者,透過這樣的模式能讓更多不同的意見被聽見,更加保障兩造的基本人權。

陳菁徽強調,先前蔡總統任內宣布要投入400億完善司法精神醫療的服務,原定2025年要設立480司法精神病房,結果現在進度大落後,最新得知的資訊是這個月底會有100多個床位,也就是達成率25%。更別說,衛福部自己提出的2025-2030《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在司法精神醫療的章節中指出:以現行基於預防及治療目的設立的精神醫療機構,缺乏安全維護設施設備以及缺乏專責戒護人力,無法提供受處分人所需之精神醫療服務與行為矯正。

「缺乏司法精神醫療服務的量能,會衍生出許多問題!」陳菁徽直言,精神科醫師們人心惶惶,因為他們將陷入21世紀最大的人性考驗。對需要治療的患者,也會因為處在不健全的環境下,情況惡化,出獄之後變本加厲,造成更多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