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汙染 桃園藻礁大滅絕
中國時報【楊宗灝╱桃園報導】 桃園海濱特有生態地形「藻礁」潮間帶存在時間超過兩千年,是外海魚種的重要食物來源。民國九十六年台電大潭電廠開挖海底天然氣輸送管線,首度讓藻礁地形曝光,目前分布面積最廣的觀音沿岸卻因工業廢水汙染,造成藻礁嚴重生態浩劫。 九十六年台電為提供大潭電廠燃料天然氣,開挖台中至桃園海底輸配管線,意外在觀音鄉海岸潮間帶發現國內分布面積最廣、存在時間最久的藻礁潮間帶。由於工程直接穿越破壞藻礁地形,當時引起生態保育團體重視,農委會也會同桃園縣政府現場會勘,訂定大園至觀音海域為「海岸自然保護區」。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博士劉靜榆表示,目前列管的藻礁分布面積約五九五○公頃,以觀音小飯壢溪出海口至新屋溪口間最為集中。 劉靜榆說,桃園近岸海域藻礁是由珊瑚藻類等造礁生物形成的「植物礁」,與熱帶地區常見的動物造礁不同。國內目前僅存在於新北市三芝鄉、桃園沿海及屏東縣恆春半島東岸,以桃園觀音地形發育最為完整。 大潭電廠海底天然氣管線開挖觸及藻礁生態後,台電進行一系列環境影響評估,工程範圍並避開藻礁主要生長區。但因小飯壢溪出海口位置正當工業區放流出海口,長期染整、電鍍廢水帶來汙染,嚴重衝擊藻礁生態地形。 劉靜榆以「一天就死光」形容汙染帶來生態浩劫。他說,「幾年前,觀音藻礁潮間帶還可以發現稀有候鳥唐白鷺蹤影,去年研究團隊田野調查發現,不但鳥類絕跡,觀音近海藻礁更停止生長,表示工業廢水已造成生態毀滅性打擊!」 研究團隊採樣水質調查後發現,觀音近海海水水質存有「稀有重金屬」汙染源,去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甚至還偵測出微量輻射。觀音鄉大堀溪文化協會理事長潘忠政表示,目前汙染情況以小飯壢溪口以北十公里最嚴重,藻礁幾乎完全滅絕。 劉靜榆指出,礙於研究資料有限,國內目前相關保育、復育工作幾乎毫無基礎,藻礁生態未來何去何從,只能大聲疾呼,希望喚起政府的重視,否則千年地形終將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