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鬼才盧建彰:最難解的問題,藏著最有影響力的答案

曾獲得坎城、4A等國內外廣告大獎的「廣告鬼才」盧建彰,最近竟也投入ESG,還教大家把「好事說成好故事」!看似跳tone的跨界,其實藏著滿滿的生命洋蔥與對廣告理念的堅持。

近來,盧建彰出版新書《把好事說成好故事:在實務上踏實,在想法上跳躍,ESG、SDGs必備》。他也分享,自己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成為「將好事說成好故事」的倡議者。

登上夢想巔峰的那刻,廣告鬼才卻困惑了

什麼樣的契機,讓廣告鬼才接觸到ESG?

「這一切都是誤打誤撞!」盧建彰分享,他會做廣告,是因為不想上班,想像自己每天上下班打卡可能會很痛苦。但是後來他發現自己搞錯了,因為「投入廣告業根本沒有辦法下班。」

盧建彰提到,他不是為了想做ESG或SDGs而做,而是2006年,面臨職涯轉捩點。當年,他拿到了GUNN REPORT廣告創意積分台灣第一名,得知消息瞬間,心中炸出一個問題「那我明天還要去上班嗎?」

他比喻,這就像小時候終於考到第一名,反而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做。盧建彰回憶,在GUNN REPORT公布得獎的那天,他登上夢想巔峰,回過頭卻發現自己還困在現實的低谷中。

當時,他剛從外面提案回來,即便積分得到台灣第一名,「但我的提案還是被客戶否決了!」

他感到無比困惑,思考著職涯下一步該怎麼走?甚至還想過乾脆轉行、跳出廣告業。後來才從別人回應中,找到一些答案。

無效溝通就是一種浪費,誤打誤撞成ESG倡議者

好一陣子,身為廣告導演的盧建彰常問人:「你去年最喜歡的廣告是什麼?」但許多人都回答不出來,這讓他有點傻眼,卻多了些反思:廣告這麼難拍,好不容易拍出來,竟然還無法讓人記得。

「廣告業是很浪費資源的!」他說,光是拍片打光,一直開著就很浪費電,甚至投入了這麼多的資源和人力,「但廣告卻像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因為檔期結束了,一切就過了。」

他不想要這樣,更不想只是重複拍著類似劇情的廣告。看似不想做無謂的努力,但其實更反映著盧建彰對於「廣告傳播」的本質性思考。

我希望我做的廣告是有效、不浪費資源的。畢竟重複溝通、無效溝通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當時,他面對前輩提問,「如果你明年不做廣告,台灣的廣告業會怎樣?」「那如果你留下來,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嗎?」這些問句竟然讓職涯迷航的他,尋到了一盞明燈。

原來,他想拍的是「人們還沒有說的故事」

盧建彰觀察,強調要有創意的廣告業,多數時候卻都是照著過去的方式在做,沒有意識到環境已經改變了。當時,他發現自己最想做的事是「找到人們還沒有說的故事」。

但,什麼是還沒說的故事?怎麼找?盧建彰從自己身上找起。

他17歲時,母親因重大車禍後腦傷失智。那段期間,母親常重複問他,「你當兵了沒?」「有沒有工作?」「結婚怎沒找我去?」

他33歲那年,長期照顧母親的父親罹患肝癌。比別人提早面對父母衰老、生離死別的他,對生命有著更多的敬畏、對死亡也表現出更多的豁達。他深刻體會長照對家屬的影響與困難,也認為這些都是「父母給他的禮物」。

因為這些你最難解的問題,可能就是你最有影響力的答案。

於是,他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讓長照議題成為故事。拍攝Toyota《家族旅行篇》《兩個爸爸篇》的微電影時,向客戶提出想從長照的角度出發。

他強調,「因為車本身就是家的延伸」,況且過去要帶爸媽回診、出去找走丟的媽媽都需要車。在當時,也沒有人嘗試過長照題材。

最後,這兩支微電影更成為Youtube當季最佳、廣告裁判,選為台灣年度最佳廣告。當時兩支微電影發出後,在社群引起許多迴響,也讓大眾進一步了解長照議題。

盧建彰強調,那些存在於社會的問題,就是品牌可投身溝通的領域。透過問題背後的議題,讓大眾認識品牌對生命的創造與改變,這才是品牌溝通的重點。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社會關心你這品牌,是因為你這品牌關心社會。」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鬼才導演盧建彰給畢業生的忠告:當日子剩下22K,你會怎麼活?
討論同性婚姻的計程車司機、破口大罵的客戶……盧建彰:生氣,來自未知與恐懼
盧建彰:創意,來自真心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