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阿美族馬蘭複音吟唱 杵音傳習計畫開訓

杵音文化藝術團辦理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傳習計畫,目前有6名個別藝生,作為這項傳統藝術的接班人。
杵音文化藝術團辦理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傳習計畫,目前有6名個別藝生,作為這項傳統藝術的接班人。
「112年度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傳習計畫」開訓。
「112年度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傳習計畫」開訓。

重拾阿美族馬蘭複音吟唱,杵音文化藝術團獲文化部支持辦理傳習計畫,邁入第3年,除了團體藝生之外,去年和今年陸續增加6名個別藝生,將作為這項傳統藝術的接班人,團長高淑娟表示,部落藝師逐漸凋零,複音吟唱的保存、延續刻不容緩,盼各界支持、鼓勵,讓世界聽見臺灣。

 

杵音成立於1997年,致力保存阿美族馬蘭複音吟唱,並於2021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團長高淑娟說,「自由對位」的多聲部複音唱法,傳頌阿美族傳統農耕、生活與祭典,「不只是傳統藝術,也是社會、人際間的對話與連結」,但近年部落藝師逐漸凋零,複音吟唱的保存、傳承十分緊迫。

 

為此,杵音文化藝術團辦理傳習計畫,部落耆老與族人以「師徒制」形式推動傳習教學,盼使無形文化資產世代傳承,自去年起增加4位個別藝生,今年再增加2位,扛起傳統藝術接班人的重擔,學習祖先淵遠流傳的歌謠,也認識歌謠背後的文化與知識,是師資培育的重要人才。

 

藝生阿布依•布達兒說,「老人家非常有智慧,能將這麼多不同的聲部,匯聚成豐富又美麗的聲響,並且不藏私地教導我們,真的很幸運。」而成為個別藝生,是老師們給予年輕人的「時代任務」,用身體的記憶,將這項美好的傳統延續下去,加緊腳步,學習更多美麗的歌謠。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來自馬蘭部落的郭英男夫婦將複音歌謠帶上世界舞臺,馬蘭媳婦高淑娟創立杵音文化藝術團,除了致力傳承,也再次讓複音歌謠躍上國際,6月將應邀赴德國萊比錫文化交流,高淑娟團長說,「除了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也要讓世界聽見臺灣的歌謠,在歷史上永久傳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