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發表300件學生炭筆素描作品 以藝術療癒自我

建國高中效法真人圖書館,每位學生在發表會上分享個人的生命故事
建國高中效法真人圖書館,每位學生在發表會上分享個人的生命故事
建中學生找出自己的代表物,透過放大描繪來詮釋生命故事
建中學生找出自己的代表物,透過放大描繪來詮釋生命故事
學生黃啟瑞借由三隻手,期許自己能把握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
學生黃啟瑞借由三隻手,期許自己能把握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
建國高中策畫「小零件˙大創意—真人圖書館創作發表會」,展出近300件大型炭筆素描作品
建國高中策畫「小零件˙大創意—真人圖書館創作發表會」,展出近300件大型炭筆素描作品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生命故事,更是描繪出青少年群體的心思意念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生命故事,更是描繪出青少年群體的心思意念
近300位學生以作品進行對話
近300位學生以作品進行對話

電影《腦筋急轉彎》將情緒擬人化,臺北市建國高中美術課程則讓學生將個人內心「擬物化」,透過視覺圖像進行藝術表達,並集結高二第三類組近300件大型炭筆素描作品,以描繪「代表物」為主軸,跨班展出「小零件 大創意-真人圖書館創作發表會」。校長莊智鈞表示,人文關懷是學生在AI時代的必備素養,希望藉由展覽激發學子反思自我。

 

策展人陳宣義老師表示,建中學子在「學霸」標籤背後,其實他們渴望講述內心深處的故事,因此結合丹麥「真人圖書館」的理念,讓學生能盡情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掙扎與期待,也邀請藝術治療與美術教育專家與學生們交流,並透過對話促進自我認識。

 

學生張人叡的代表物是象徵祝福的御守,以及代表他未來志業的醫神之杖,他表示,在創作時一直想起小時候爸媽拿香幫他祈禱的眼神,同時心中也湧起好多感謝,期許未來學會分享愛。學生任青立的作品則是蘭花指,他說,選擇京劇旦角是因為無論性別,只要身段、唱功好,自然會有人欣賞,盡力做喜歡的事就對了。學生黃啟瑞的作品《抓住》,則畫出從單字卡中伸出三隻的手,他期許自己長大後回想建中的生活,能像翻閱單字卡一樣讓人驚喜,覺得不虛此行。

 

校方表示,在AI時代下,在半分鐘即可生成圖像,但炭筆摩擦紙張的沙沙聲、經塗抹碳粉而雙手烏黑,內心卻越發清晰。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江學瀅指出,創作是大腦連結最多神經元的歷程,更是表達自我的最佳媒介,學生實際走過這趟歷程,面對最深層的自我、調適與整合。就像是林同學將病痛經驗融入畫作,以「藥」為象徵,畫中藍色藥物是現實中的藥物,灰色藥丸代表長期吃藥的壓力,傾倒的小藥罐則象徵自己;他期待透過這個作品能逐漸解脫心理壓抑、接受吃藥。創作過程中,他也意識到心理的負擔原來是來自過往生病的不愉快。

 

建國高中表示,面臨升學壓力和青春期的焦慮下,這場由學生為主角的創作發表會,在教師的引導下,藉由藝術將擔憂、茫然、渴求等內在心境重新調適,理解如何定位自我價值,整體課程在指導學生習藝的過程中,融入修身的自我覺察素養,陶冶學生成為博雅建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