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不滿高額課稅與罰鍰 法官降裁罰順利行政調解

整棟建築外觀設計淡雅清麗,座落都會區巷弄,蓋房的這名建商,卻被國稅局控訴與人合夥養地投資獲利,沒有如實申報所得稅,要求補繳900多萬,更開罰400多萬,但建商不滿,遭課稅又挨罰提起行政訴訟。

建商代表與稅務人員握手言和結案,原來案件纏訟多年,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受命法官張國勳出手,利用去年上路的調解機制讓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共識,成為全台首起行政訴訟上訴事件,調解成立案件。

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張國勳表示,「最開始的時候,一定雙方都有各自的立場,那建商覺得自己很委屈;稅捐稽徵機關的立場,根本就是依法行政看待這件事情,我當時就提建議的調解方案,降低裁罰倍數的空間。」

能夠成功調解,法官從錢下手,把原來罰鍰,裁罰的0.5倍,建議下調到0.27倍,不只讓建商,省下約200多萬元,國稅局也可拿到,稅款…等相關費用,但任意調降裁罰基準,有沒有違反規定。

北區國稅局股長蔡淑華回應,「法定裁罰倍數是3倍以下,我們的裁倍表有使用須知,就是我們可以另外裁量的依據,還有《納保法》的16條的第3項,針對個案情節都可以做酌予減輕的考量。」

北區國稅區回應,依照官方的裁罰基準,這類案件處罰大多處以0.5倍罰鍰,但裁量權行使有空間,考量這起案件具有特殊性,能夠適當放寬,只要在3倍以下,都在合規範圍。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監獄設投票所訴訟大翻案 最高行政法院裁定:無需設立
新空汙法上路近2年 環署修正裁罰準則
提告不補正又告法官 男濫訴遭罰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