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文化中心落腳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2026年開幕

文化部長史哲(右四)與立委吳思瑤(右三)、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左三)等貴賓,共同宣布二○二四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
文化部長史哲(右四)與立委吳思瑤(右三)、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左三)等貴賓,共同宣布二○二四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

▲文化部長史哲(右四)與立委吳思瑤(右三)、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左三)等貴賓,共同宣布二○二四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

文化部長史哲今(十四)日出席「518國際博物館日」 啟動記者會宣布,藝文界與民眾關注的「建築文化中心」將落腳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將於二○二六年以「展覽先行」正式開幕啟用。

史部長致詞時表示,「博物館是國家文化力最重要的基礎」,相較於文化部作為政策機關,民眾真正面對的是博物館,所以博物館數量、質量等於一個國家文化力的指標。「博物館是一個時空膠囊」,人類的生命有限,但卻可以因為博物館變成無限,當大家對臺灣、對國家有感情,願意將最珍貴的創作、故事交給博物館,歷史就將能永遠傳續。

史哲亦特別感謝出席記者會的立委吳思瑤,感謝其長年對於籌設建築文化中心的倡議及協助,在多年波折後,文化部經徵詢建築界並實際會勘過後,擇定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二十號建物作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預計投入一.六億元,進行內部展場空間規劃、裝修及策展,以「輕量出發、展覽先行」模式,在二○二六年正式對外開放。史哲說,「建築可說是社會裡面最大型的雕塑」,代表著臺灣社會空間的美學,期盼從建築文化中心開始,完整的研究、述說臺灣的建築脈絡,讓國人及世界看見臺灣精彩的建築美學。

文化部表示,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適逢周末,全臺各地的博物館和地方文化館將辦理多樣活動,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劃專題座談及博物館日兒童特別活動;臺博館以「Get到博物館!」系列活動呈現教育推廣多元量能;國美館「給日常的舒心處方」系列活動邀請觀眾透過作品賞析、自我學習及創作引導認識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透過「樂學探索在科博」帶領民眾穿梭展館,探索植物、星際、標本及先人智慧的奧秘;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海科館藏巡禮活動」,讓民眾透過集章來尋找海科館的寶藏等。更多活動資訊請至「518國際博物館日」臉書粉專,或至各館所官網查詢。

史部長於今日偕同立委吳思瑤、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洪世佑、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朱銘美術館副館長鄭力偉、各博物館代表等出席記者會,宣布二○二四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