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損害社區 運輸部長:聯邦撥款「縫合」費城華埠

聯邦運輸部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表示,聯邦政府有責任糾正過去在基礎建設方面所犯下的錯誤,尤其這些錯誤損害了地方社區。他並明指費城的「縫合華埠」(The Chinatown Stitch)項目就是其中一例,他說,聯邦決定撥款協助解決這些沉痾。

NBC新聞頻道13日重點介紹了費城的「縫合華埠」(The Chinatown Stitch)項目,這是一項城市設計計畫,旨在將費城華埠的萬安街快速路(Vine St. Expressway)加蓋並增建綠地。

萬安街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初,因為修建快速道路而拆除了一大部分建築,居民、商戶當時被迫遷離,高速路完工後每天超過10萬輛汽車行駛經過,更讓當地居民、遊客的日常生活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包括交通事故增加、行人安全問題、交通擁堵、空氣汙染等。造成社區成員流離失所、安全堪憂,同帶來成空氣及噪音汙染。

布塔朱吉表示,基礎設施及交通本應互相連接,但在很多情況下卻反而造成分裂。

費城市府、費城華埠發展公司(PCDC)、賓州交通運輸廳(PennDOT)在去年年底公布重塑萬安街(Vine St.)的設計藍圖,其中把兩個街區間的高速路加蓋獲得最多支持,該項目完工後,將把數十年來被州際高速公路676號分隔成南北兩半的華埠重新連結。

今年3月,費城市府獲得聯邦向「縫合華埠」撥款1.59億元,以重新連接幾十年前,被交通基礎建設切斷的社區。只要將長1.75哩的東西向高速公路覆蓋一部分,讓高速路轉為地下,就可以減緩費城華埠的交通阻塞,並獲得額外地面空間。

有費城華埠教母之稱、長期倡導社區權益的葉梅(Cecilia Moy Yep)說,反抗高速公路建設早在50多年前就已經展開,她自己也曾因此面臨流離失所過。94歲的葉梅說,她住的房子當時被徵收了,然而儘管居民反對,但賓州府將建設公路視為「必要」,這條高速路在1991年竣工,事實證明,該工程對華埠社區造成極大傷害。

費城華埠發展公司(Philadelphia Chinatown Development Corp.)執行董事陳國賢(John Chin)說,2018年到2022年間,穿越這段道路的行人,多達839人遭遇車禍。

布塔朱吉說,費城華埠社區將主導整個方案的規畫,「我們不提供計畫,只提供資金。」他也提到,費城華埠長期以來所受到的傷害尤其讓人觸目驚心,他也期待藉著這次費城華埠的案例,讓更多受到相同景況的社區,受到鼓勵並重新改造。

布塔朱吉特別提到,聯邦運輸部不會支持沒有讓社區成員參與的項目,這也意味著不應跟過去一樣,將項目「強加」給居民。

非營利組織「亞裔聯合會」(Asian American s United)董事帕特爾(Neeta Patel)說,早就應該這樣做了,她也肯定華埠發展公司等組織召開社區公聽會、收集居民反饋。

費城市府表示,如果一切順利,萬安街加蓋工程,最快可望在2027年開始施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樂透一注獨得5億美元 幸運兒後續卻慘了 竟官司纏身、親情破裂
全國連鎖零售商 今年已關3200店 較去年暴增24%
紐約「上鎖保護」大執法 第1周75家非法大麻店被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