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的信貸政策

工商時報【譚淑珍】 調降利率按理應是好事,因為可以減輕借貸者的負擔,然而,韓國的最高法定利率的調降,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金融機構因此「淘汰」真正需要錢,但債信能力差者。 ■The government is set to lower the maximum interest rate ceiling on loans to 24 percent, stirring up concerns about interference in the market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n people with poor credit scores. 韓國政府為了減輕借貸者的負擔,打算將法定最高貸款利率從27.9%降為24%,最高利率調降後,平均每位受惠者可因此減輕16萬4,500韓元的利息。 然而,這項看來是頗具善意的政策決定,卻遭到韓國金融專業人士的極力反對;反對的理由是,會將債信等級不佳、又負債的人更推向懸崖。 去年借款減少18萬人 他們的依據是,韓國政府在2016年時將法定最高利率從34.9%降為27.9%後,借款人也從268萬人減為250萬人,減少的18萬人,不是因為利率降低而還清了貸款,而是轉入地下錢莊去非法借貸了。 這可從統計中看出端倪,2015年時,向地下錢莊借貸的有33萬人,到2016年時是43萬人;2015年的借貸額是10兆5,897億元,2016年翻了兩番是24兆1,144億元。 這是因為韓國金融機構對借貸者分為1∼10的等級,數字愈低信用等級愈好,愈是能夠以最少的利息,借到最多的錢,否則,就得要付出很高的利息。 而會使用「高利貸」的人,多半是信用等級不佳者,金融機構也是營利事業,因此,當最高利率從34.9%降為27.9%後,首當其衝的就是7∼10等級的債信等級低的借貸人,他們也多是沒有動產與不動產等可供抵押的人。 借嘸錢恐轉向高利貸 專家學者們因而擔心,若法定最高利率再由27.9%降為24%,雖然可以減輕借貸者的利息負擔。 但是,相對的,韓國金融借貸協會的估算,會有34萬被歸類在7到10級債信等級低的借貸者因此被掃出金融機構的借貸大門。 這些本來就債信能力差的人,當正常管道借不到錢時,很容易就陷入最低100∼200%,最高1,000%「地獄級利率」的地下錢莊的「錢坑」裡爬也爬不出來。 依據韓國「中央日報」實地採訪到地下錢莊業者,及實際向地下錢莊業者借貸者的新聞報導。報導中所接觸的地下錢莊業者,看來就像普通的上班族,自稱是「財務貸款諮詢經理人」,雖然看起來像是普通上班族。 但是,說起話來就很嚇人了,在談妥借貸金額後,對方要求必須留下10個包括家人、同事與朋友的聯絡電話,「只要還錢順暢,就不會有問題,這只是備用。」看借貸者有點猶豫,接著又說了:「喂,你沒有信用、又沒有抵押就來借錢,這點情報,總要給吧。」 而地下錢莊的運作模式是,以300萬額度為例,實際拿到手的錢只有240萬,利息則是每天3萬,期間是135天,也就是說,每天3萬要給到135天才算清償完畢,換算下來利率是311.3%。 這麼高的利率,誰會借?報導中,就有一位在江北開了湯飯的崔氏,他以法定最高利率向銀行借貸了2,400萬元,但是,法定利率降低後,他反而成為被排除在借貸等級的「信用不良」者,也就是說,銀行不願再借錢給他,還要他盡速還錢,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湯飯生意也不好,房租又漲,最後,逼得他向地下錢莊借了200萬。 結果,因為崔氏幾次拖欠利息,利息都加計到本金,再滾利息,不到4個月的時間,200萬借款變成了980萬,最後,還是他的父母變賣老家的田地,才從地下錢莊的「錢坑」中爬了出來。 所以,韓國人說,韓國的最高法定利率的設計,是讓真正需要錢的人,借不到錢的結構;這也說明,有時政策的決定,只憑良善的「感覺」,未必會有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