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詭的美國通貨膨脹

近1年來,通貨膨脹成為美國民眾對拜登總統最不滿意的施政項目之一,每月月中公布的通膨數字,也就跟著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出來的數字比預期高,聯準會就可能延緩降息,甚至可能再升息;出來的數字比預期低,聯準會就有較大可能在未來降息。由於美國降息與否牽動美元強弱、股市表現,以及其他重要經濟變數,美國通貨膨脹就變成全世界所重視的指標。

上周美國公布消費者通膨,以月對月來講沒有變動,年增率則為3.3%,比原先預期的3.4%微低。數據出來後股市大漲,十年期利率也下降。不過,聯準會在隨之舉行的會議中,還算沉得住氣,做成利息維持不變的決議。

其實聯準會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不論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或個人消費支出所隱含的物價上漲,都還在聯準會所聲稱2%通膨的目標之上,且有相當距離。如果聯準會現在就放手降低利息、擴張信用,萬一通膨再起,對聯準會或拜登都會是很大的打擊。

聯準會之前已受過一次打擊,以為通膨會很快下來,後來未能如願,被各界批評;他們現在改採較謹慎的作法,就是要看到物價上升率長期且持續的往下走,才有可能邁出降息步伐。

聯準會在這次會議後,依照時程發布對美國經濟的預期,和上次相比已起了很大變化。這次預估今年下半年只降息一次,上一次是預估降息3次,所以要期待聯準會快速降息,可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另一個導致聯準會遲疑的因素,可能是房屋價格。美國房價在升息循環剛開始時,曾有過比較低的上漲率,在去年5到6月還一度小幅下跌,但從那時起到現在,每個月都在上漲,且每月上漲的年增率在逐月升高中,幾乎沒停過。

房價如果恢復漲風,且速度是愈來愈快,租金會受到影響,但這個影響會有很大的時間落差。很多租約是1年或1年以上,房租的調整通常必須等租約到期,那就是幾個月甚至1年的落差。

時間有落差,但這一天畢竟還是會到。世界上很少看到一個房地產市場,出現房價不斷上漲但租金卻紋風不動。剛好相反,現在美國的利率已經提高,就同一個價位的房價而言,房東所要求的租金收益目標應該也比以前高,何況房價本身也上漲,所以房租跟著上漲恐怕不是來不來,而是什麼時候來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造成時間遞延的因素,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房租是很大的項目,大概占1/3左右,可是多數消費者住在自己擁有的房子裡,並沒有實際付出租金,所以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時是用設算的租金,設算住在自己家裡所產生的虛擬租金的上漲。基本上,一個區域房租普遍上漲後,設算的租金才會調漲,這又產生了時間落差。聯準會的官員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事,當他們看到房價從去年5月到現在快速上升一定很擔心,既然有這個擔心就不能隨便降息,免得通膨又復燃。

拜登要連任,擺在他面前的是3個對他不滿意的難題,一是通膨,二是移民,三是以色列在加薩地區與巴勒斯坦人的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受到拜登內閣尊重且獲任命連任的鮑爾,必然會非常重視通膨的動向。問題在於,在已經提高利率,房貸利率也走高之際,美國房價不跌反漲,變成未來通膨是否會回升的陰影來源。美國年底就要選舉,從房價上升到設算房租上升,中間的時間落差愈大,對拜登愈有利。反之,如果未來幾個月就開始在消費者物價中反應,將對拜登的選情非常不利。我們且拭目以待。(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