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模》新北投社區氣候變遷調適示範

張中模》新北投社區氣候變遷調適示範
張中模》新北投社區氣候變遷調適示範

【愛傳媒張中模專欄】這幾天我進廠保養,現代人壓力大,適當的保養身體是必要的!6月14日我參加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舉辦的「社區氣候變遷調適工作坊」,介紹以社區為本的氣候服務與變遷調適策略,利用永續生計分析架構進行社區脆弱盤點,以新北投地區及林泉里為示範點,並嘗試提出韌性社區的行動方案。

工作坊邀請到ICDI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演講,他提到「全球氣候改變對應到每個『地方或社區』所發生的變化不盡相同,氣候條件與所有人的社會經濟活動高達80%的連動性,極端氣候就有如股市震盪,會有很多人和生物受到衝擊,如今全球氣溫已平均提升1.1度,根據統計推測冬天會越來越短、夏天會越來越長,而歷年來台灣的總雨量沒有改變,但是降雨天數減少而瞬間暴雨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趙執行長舉了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2016年1月24日是氣象局位在陽明山的鞍部氣象站,測出歷史以來最低溫的日子-3.6度,當年雖是暖冬卻突如其來地降雪,陽明山上披上一層糖霜大家欣喜若狂,當天夜晚上山玩雪為我慶生,所有人徒步在陽金公路的畫面至今還記憶猶新。2021年5月份全台缺水,可是梅雨一來即時暴雨導致台北各處淹水,竟然連新北投半山腰的巷道都淹水,影響到人車通行,包括中心新村村口、溫泉路銀光巷等古蹟和景區,這裡因溫泉特區的法規限制,道路狹小、危老難以更新。

近年可以明顯感受到瞬間降雨量太大,道路淹水把汽機車淹沒、土石被沖刷導致樹木倒塌傷害民眾財產等問題,因此都市、社區到個人,都需要進行風險調適,包括降低曝險機率、降低脆弱度、提高任性,尤其是「建築文化資產也需要進行氣候調適」,包括炎炎夏日的氣溫調節、潮濕春季的小黑蚊與白蟻防治、瞬間暴雨淹水造成的災害、附近樹木修剪與保護等風險因子,應該系統性盤點紀錄,並且訂定出行動方案及管控。

作者為台灣眷村文化學校執行長

照片來源:台灣眷村文化學校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