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出席數位政府研究國際研討會 分享「智慧桃園」實踐城市治理

張市長和與會貴賓合影。
張市長和與會貴賓合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14日受邀出席第25屆數位政府研究國際研討會,以「智慧桃園」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張市長表示,桃園是六都最年輕的城市,不僅工業產值居冠,更是企業投資首選,亦曾獲許多國際智慧大獎,惟仍面臨企業進駐需求、以及產業、人口、車輛增長所帶來的環境負荷。張市長提到,面對當前挑戰,市府藉由成立以組織為導向的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作為推動「智慧桃園」的核心單位,在推行智慧應用的同時,進行跨部門協調工作,為實踐數位治理,解決城市問題而努力。

張市長並以市府去(112)年率全國之先推動的「擴大早期肺癌篩檢」計畫為例,該計畫針對2萬餘名市民進行篩檢,同時補助醫院導入AI輔助判讀系統,加速醫師影像判讀,並進一步運用篩檢數據,交叉比對行業別及區域別罹癌差異,作為精進政策的基礎;針對噪音問題,市府推動「靜桃計畫」,以AI辨識偵測改裝排氣管,取代人工稽查,有效減少機動車輛噪音陳情案件;面對各式環境污染議題,市府結合AI技術判別揚塵、空污及河川水色,以即時觸發自動灑水設備,或派員進行稽查。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致詞。<br /><br />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致詞。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致詞。

改善交通方面,張善政指出,市府導入AI技術進行交通號誌控制,讓號誌秒數最佳化,紓解交通壅塞,提升路網運作效率,並介接消防局車聯網系統資訊,確保救護車輛順利通過;此外,市府運用車輛結合AI影像技術,沿途偵測道路破損情況,回傳資訊供管理者安排維護,並以「AI巡防系統」,即時識別比對車牌資訊尋覓贓車。

張市長提到,桃園捷運公司也因應桃園移工、國外旅客眾多,推動「雙向翻譯櫃檯」,以多國語言滿足各國人士的需求;另以「Q潔淨立碼清」服務,供旅客掃描指定QR碼,即時通報清潔人員處理;透過「智慧叫梯服務」,以監視器結合影像辨識,偵測輪椅族及攜帶大型行李的旅客,將電梯降至指定樓層等候乘客搭乘,提高乘客滿意度。

在市政便民方面,張市長談及,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的1999便民服務專線,去年導入生成式人工智慧,分析陳情案件,累積回應資料庫,有助於減少接線員通話時間,減輕工作負擔。

張市長與貝絲·諾維克(Beth Noveck)教授合影。<br /><br />
張市長與貝絲·諾維克(Beth Noveck)教授合影。

張市長與貝絲·諾維克(Beth Noveck)教授合影。

張善政表示,市府以數位治理擘劃城市藍圖,包括運用數位城市圖台,供市民想像桃園舊城區的改造成果;運用智慧社會住宅系統,強化社會住宅的管理設備及維修狀況;模擬鐵路地下化後綠廊情境,拉近市民對都市未來規劃與生活的距離;同時,市府也透過智慧桃園學院、創新提案競賽等數位培力及激勵機制,鼓勵同仁提出創新思維,並在市府經費支持下有機會付諸實行。

張善政強調,市府以數位科技推動環境改變,盼以此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成就更幸福的生活,為市民打造幸福生活的好桃園。

會後,曾任美國歐巴馬總統首席副數位長、開放政府辦公室主任,以及英國首相、德國總理顧問的貝絲·諾維克(Beth Noveck)教授,更特別表達對桃園市政府在智慧城市AI創新、問題解決的肯定,並與張市長進行交流,分享彼此在創新數位治理、公部門領域AI應用的經驗與挑戰。包括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主委吳肇銘,以及來自歐洲10多個國家如荷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西班牙,美國、澳洲、韓國、日本、新加坡等近30國學者專家均一同參加。

現場與會者提問。<br /><br />
<br /><br />
現場與會者提問。



現場與會者提問。






更多新聞推薦

黃埔建校百年 蔣萬安:中華民國在哪、黃埔的正統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