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檔賣19億!NFT加密收藏,是炒作還是新商模?

一張圖檔賣19億元?!這項天價紀錄的推手是NFT,除了讓該作的數位藝術家Beeple身價暴漲,還顛覆了全球藝術投資的商業模式!究竟什麼是NFT?一文告訴你。

上週3月14日,一位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的創作圖檔「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透過佳士得拍賣該作的數位資產NFT,結果以6934萬美元的天價賣出,折合台幣高達19.5億。

這也讓Beeple身價暴漲,成為「當今在世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全球內容創作與收藏社群熱議。因為,這個創作不過是一張JPEG檔,是匯集自該藝術家以往在IG上的畫作。竟如此值錢!

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取自Beeple官網
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取自Beeple官網

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取自Beeple官網

其實台灣已有業者搶先切入NFT商機。

由林之晨創辦的新創加速器Appworks,是區塊鏈Flow平台代幣FLOW的全球第二大持有者,近期該平台的創辦廠商Drapper Labs因切入NFT商機爆紅,平台代幣FLOW也沾光暴漲109%,林之晨日前於個人FB上樂觀指出,相當看好該投資的後勢發展。

推特創辦人一則推文喊價250萬美元

而在此之前,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用NFT拍賣了自己寫的第一則推文,截自3月7日已喊價至250萬美元;美國職籃NBA官方,近期也推出NBA Topshot,嘗試透過NFT拍賣明星球員Lebron James的灌籃時刻影片。

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用NFT拍賣了自己寫的第一則推文。
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用NFT拍賣了自己寫的第一則推文。

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用NFT拍賣了自己寫的第一則推文。

這些現象是否說明了,自己創作的IG貼圖、推文或影片,未來都有望透過NFT成為天價藝術品?而現在看到網友的作品,是否也該及早慧眼收藏?

要深入回答這些問題,可能先得從了解NFT開始。

NFT的英文全名是Non-fungible Token,中文直譯為「非同質代幣」,它是區塊鏈中用來記錄加密數位資產的技術。為何要叫它非同質?因為區塊鏈概念中,同質代幣是像比特幣、以太幣。

倘若拿出10塊錢的比特幣,其中每一塊錢的比特幣,價值都是相等的。但非同質代幣,就是每一個價值都不相等。

NFT目前只能針對數位的內容來加密,不過,倘若有天梵谷的畫「向日葵」數位化後,有專屬的NFT出現、它和前述藝術家Beeple的NFT相較,就不能像比特幣般一塊換一塊。

NFT不是買作品,而是買證明!

如此看來,用區塊鏈的NFT來記錄藝術類型資產,相當合理,因為創作都是獨一無二。可是,千萬別以為買NFT就和傳統買畫一樣,根據《The Verge》報導分析,它有一個相當顛覆的概念:當你買NFT,不是買到作品本身,你只是買到收藏證明!

像前述Beeple拍賣出19億台幣天價的圖檔作品,至今這張圖,都仍可在網上複製存檔。因為,那並不屬於收藏者。

怎麼會這樣?主要是區塊鏈界人士看待作品,和傳統人士有很大不同。

長期研究NFT風潮的北科大互動系助理教授葛如鈞,近期於線上PodCast分析,業界人士認為,一幅名畫,真正有流通變現價值的,是擁有證明,而不是畫本身。

因為他們長期觀察發現,在實體藝術界,一些私人收藏家,常將畫借出給美術館展覽、或收在如電影「天能」中的保稅倉庫,畫不需要隨時放在身邊。但是收藏家仍可把畫拿去抵押給銀行借錢。

從這可看出,以往就有切割畫作擁有和證明的概念,只是沒有用區塊鏈技術來做,得耗費許多人力去實際評估畫的價值,再撥出貸款金額。

如今,NFT其實更加進步,因為可以用加密方式紀錄作品價值、追朔被哪個收藏家換手,形同一個作品的數位護照。同時創作既然都可以給人免費複製了,完全不用擔心畫作被偷或損毀。

Drapper Labs帶起NFT平台風潮

至於NFT的藝術拍賣風,會不會和這幾年幣圈許多怪象類似,只是投機炒作?不少業界專家認為,確實有可能。

例如,前述的區塊鏈開發商Drapper Labs,是連帶開發了公有區塊鏈Flow、平台代幣FLOW、與NFT應用NBA Top Shot。當應用紅了,平台與代幣都能因為話題,受到投資人關注追捧。

然而,長期來看,NFT很有機會取代傳統藝術評價方式,成為未來主流。因為其中許多概念,都符合網路原生代的想法。

比如說,當我們認為蒐集可穿去派對的珠寶、以及掛在客廳炫耀的實體畫作,叫厲害的收藏時;下一代年輕人,會覺得能放在網上讓全世界見證的數位作品,才更有價值。

同時,社群世代崇尚的集體意識,也會捧出新一波作者。比如這個天價的美國藝術家Beeple作品,是他13年半以來每天在IG上的畫作成集錦,讓追隨他的200多萬粉絲,看到畫就彷彿一起見證「那些年」。推特創辦人拍賣的首則推文,則讓許多推友,恍如看見這個社群平台的歷史性時刻。

目前已有許多像「Open Sea」的NFT市集平台,可供網友用以太幣計價,購買各類數位藝術。不過,《The Verge》的專欄寫手 Mitchell Clark認為,就像所有投機性商品,NFT的投資當然可能血本無歸,風險自負。

他倒覺得,NFT這個風潮,對於內容創作者是比較正面的訊息。因為以後,你的創作,就不只能出書、辦展,或只是上傳Line平台去賣貼圖,請務必多考慮NFT這個新途徑。也許下個名利雙收的藝術家,就是你了。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