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觀點》「台北人認為桃園會需要」!藍白選將重高層輕基層 頭重腳輕弱爆了

政治人物關心的都是高端政治議題。(圖為張善政秀出自己41年前攻讀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博士論文。)   圖:張善政競選辦公室(資料照)
政治人物關心的都是高端政治議題。(圖為張善政秀出自己41年前攻讀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博士論文。) 圖:張善政競選辦公室(資料照)

[新頭殼newtalk] 隨著論文風波慢慢平靜,國民黨和民眾黨在桃園市的市長參選人也紛紛推出他們的政見,可見藍白兩陣營也發現到潑髒水的選戰只能夠一時炒短線,真正選舉空戰的主角應當還是回歸到政策議題上面。不過,看這兩人所推出來的政策恐怕只會讓人直搖頭,也反應出藍白陣營「頭大身體小」,離基層太遠的老問題。同時也看出,張善政和賴香伶還在用「台北看天下」。

先說張善政,首先針對自己最弱的青年選票推出「五個友善」,透過「基金」投資來鼓勵「青年創業」。具體上舉辦「青創博覽會」和「世界學堂」,一個是邀請國際優秀團隊到桃園與清創團隊交流;另外一個則是讓優秀的青創團隊,透過全額補助參訪google或Apple等企業。至於「桃青基金」,就是結合企業和投資機構,引進創投做法來投資;另外還增加「青創貸款」的額度,鼓勵外縣市青創團隊到桃園營運。

乍看之下似乎很創新,但上了桃園市青年局網站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都是桃園市府本來就已經推出的政策。加上「基金」的概念和「補助」上有所不同,也讓一些桃園市議員抨擊張善政這項政策。

另外是賴香伶,賴香伶則從族群下手,也很符合她「客家人」的人設。 不過也僅僅提到要成立新的部門,如「新住民事務所」、「原住民聚落」或是「眷村文化傳承委員會」等。結果上桃園市政府網站一看,果不其然,又是市府已經在執行的政策。

究竟為什麼藍白的參選人所提出來的政策卻和市府原來已經推行的有大量重複?張善政和賴香伶都是從台北空降,張善政出任行政院長時已經是快6年前的事情,賴香伶在擔任不分區立委前唯一的公職就是台北市勞動局長,都與桃園沒有淵源。而張善政看似還在軌道上,至少在地方行程上會提到自己擔任閣揆時對桃園的建設,反觀賴香伶卻捨棄自己最強而有力的勞工議題,第一支箭就射向自己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族群政策,兩者對比到民調也相當明顯。

另外,對於地方政務不熟悉和不重視也是藍白政治人物最大的問題。現在雖然很流行讓助理出來接棒或選舉,但不是只要掛個「助理」就能夠選舉。國民黨這幾年也嘗試著要像民進黨一樣推出助理參選,但是輕視培養助理的結果,就是這些推出來的人變成只有俊男美女,而不是真正在地方上有實際經驗的人選。相較之下,民進黨的助理培養已經完整到自成一個系統,什麼樣的人是不適合選舉的要經過議員本人甚至各樁腳的多種考量,跟國民黨急就章就推一個年輕人出來完全不同。

同樣的,民眾黨也陷入這樣的問題,目前推出來當過助理的民眾黨議員參選人,恐怕只有內湖南港的陳宥丞比較符合「真正在地經營很久的助理」這項特質,其他基本上就還是媒體人,為了選舉而掛個助理頭銜來洗資歷。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藍白兩黨自然而然在選舉上無法提出什麼政見,因為平常政治人物關心的都是高端政治議題,就會出現明明是台北市議員卻關心桃園市長選舉,或是台北市議員變成不分區議員全國行腳這樣的事情。缺乏對地方政務的了解,也不懂真正地方上的需要是什麼,提出政見就變成只是宣傳口號。等到選舉選輸之後,再丟一句「民進黨很會選舉」來自我安慰。

這種「重高層輕基層」的情況在藍白兩陣營相當嚴重,反應在上面所說的桃園市長選戰中就是,議員沒辦法把自己地方上真正需要的政策往上傳達給候選人,候選人的團隊也大多都非當地人,然後上網看了看政策,甚至是「台北人認為桃園會需要」的政策之後,用美麗的詞彙包裝出來,最後卻被抓包原來都是抄的。

不過藍白似乎還認為媒體對他們政見的抨擊是「議題攻防」,但從這議題攻防就能看出,藍白兩黨在地方上的軟弱無力。

更多新頭殼報導
笑了!被限制進出中港澳 蔡其昌:代表台灣中國是不同國家
絕不向中國獨裁政權低頭!蔡其昌批盧秀燕正反聲量都要賺 讓人難接受
「這2個月是從政20幾年來最黑暗時光」 林智堅曝:退選是因選戰完全失焦

賴香伶捨棄自己最強而有力的勞工議題,第一支箭就射向自己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族群政策。   圖: 翻攝自賴香伶臉書(資料照)
賴香伶捨棄自己最強而有力的勞工議題,第一支箭就射向自己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族群政策。 圖: 翻攝自賴香伶臉書(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