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領台泥進第三任期 轉型四隻腳分散風險

台泥今(21)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並推舉張安平續任董事長。他接棒第7年,公司已轉型長出台陸歐非與新能源的四隻腳前行。(台泥提供)
台泥今(21)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並推舉張安平續任董事長。他接棒第7年,公司已轉型長出台陸歐非與新能源的四隻腳前行。(台泥提供)

台泥今(21)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並推舉張安平續任董事長。這是2017年辜家第三代辜成允意外驟逝、身為妹婿的他臨危受命後,展開的第三屆任期。而接棒第7年,台泥已從當時16家子公司,主要兩岸水泥事業,發展成有27家主要子司,跨足11種產業, 兼具「台灣」及「大陸」、「歐非」、「新能源」四隻腳的新環境工程公司。

同步領軍台泥7年低碳轉型,張安平強調「減碳與經濟發展絕對可以並行」。403強震,台泥花蓮和平水泥廠、礦區、和平電廠及和平港同時遭受重創,大陸廣東水泥廠也逢大雨,兩岸基地同受天災,但以四月合併營收來看,台泥仍繳出獲利數字。張安平解釋,以往主力產業無法生產,是其他新投入的產業把營業額跟利潤撐起來。

他指的是,除了「台灣」及「大陸」外,新增的「歐非」及「新能源」的新布局。張安平形容,這是撐起台泥營收的「四隻腳」,靠著風險風散、四足鼎立,2023年台泥才繳出健康穩健的財務報表。

2017年,台泥主要營收超過8成來自兩岸水泥市場。張安平指出,那時候已經隱約看到大陸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於是著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首先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再透過葡萄牙Cimpor順利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製成超低碳水泥的技術領先全世界水泥行業, 2023年獲利表現中,已有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

去年11月底,台泥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 土耳其與歐洲非洲國際化佈局,成為營運的第三隻腳。 6年間投入綠色能源、儲能案場、智能電網及高功率三元鋰電池,張安平形容,新能源領域是徹底脫胎換骨、撐起一個全新台泥的第四隻腳。

但是三元鋰電池的投入,短期內仍看不到明顯營利。張安平表示:「電池跟半導體一樣,所有製程都要自己開發出來,包括使用AI改善製程,是非常辛苦的產業」。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的5月份營收開始打平,6月份賺錢,但數字不是太大。他舉護國神山為例,一開始也很多年沒賺錢,強調台灣需要新的產業,電池就是一個。

對於股東喜歡問投資的「最大價值」,張安平不喜歡,直言這些股東可以不必買台泥股票。他說,國家2050年淨零,到2030要減碳三成,這過程投入的研發是不會賺錢的,甚至沒有人可以擔保成功,但這種研發要做不要做?

他認為必須用小的錢看未來並往前走。他能理解股東關心發股利,但管理團隊也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談錢。

經過七年積極低碳轉型面向國際,台泥今也宣布,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正式走向集團控股公司。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Computex來了!賴清德1句話台股V轉 老手點名9檔AI PC股重回主流
勞保年金幾歲領? 領多少? 網頁試算與2道公式自己算 勞保局最新統計金額曝光
鴻海200還太便宜!反彈到明年?外資最新目標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