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豐新書暢談國安工作實務經驗 揭96年危機秘辛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右)出版「無煙硝的戰場」一書,並於2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圖:劉玉秋攝)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右)出版「無煙硝的戰場」一書,並於2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圖:劉玉秋攝)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出版新書「無煙硝的戰場」並於今天(2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張榮豐在新書中提及,1996年台海危機時,預防會議上,多數與會者主張撰寫說帖「說服中共當局不要向台海發射飛彈」;另外,兩岸從1992年到2000年曾有8年的私下溝通管道。張榮豐說,他在書中暢談國安團隊的戰略規劃、兵棋推演與情報等,但國安工作特殊,只能點到為止。

張榮豐1988年為前總統李登輝延攬加入總統幕僚團,負責規劃大陸政策,1995年奉命召集幕僚組,針對隔年第一次總統直選的台海可能情勢定應變計畫,也就是廣為人知的「十八套劇本」,2000年政黨輪替後,張榮豐出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直到2003年向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請辭。曾任李登輝政府密使的張榮豐,如今將當年兩岸秘密管道建立,到第二次台海危機運籌帷幄的過程,出版成新書「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

張榮豐在書中提及,1996年台海危機時,預防會議上,多數與會者主張撰寫說帖「說服中共當局不要向台海發射飛彈」;另外,兩岸從1992年到2000年曾有8年的私下溝通管道。他翔實記錄國際與兩岸往來諸多人物事件,還原歷史現場。

張榮豐在新書發表會上回顧90年代台灣所面對的內外環境,對岸在鄧小平的主政下,對台政策雖然仍沒有放棄武力統一,但改以葉九條為主的招降政策。而美國方面,在柯林頓總統年代以交往代替圍堵,希望把中國納入國際社會的規範,但事後證明失敗。最後則是前總統李登輝領導下不主動處理統獨,而是把台灣民主改革作為重要施政,他是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加入國安團隊的工作,這本書並不是他個人的創作,而是與他一起工作的國安團隊實際經驗。張榮豐說:『(原音)有幾個重要的主題,戰略規劃、談判、兵棋推演、危機管理,還有對故舊的懷念。其中也包括一些情報,因為國安工作特殊,所以有很多地方只能點到為止。』

張榮豐說,要從事國安工作必需要有幾個特質,包括要有正直的人格、有嚴謹的邏輯及豐富的實務經驗,還要有國際甚至對手的人脈,要把國安工作做好必須具備這些特質結合的大智慧,不是一些陰謀詭計的小聰明就能達成。

張榮豐的新書發表會上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國史館館長陳儀深等人出席,一一分享與張榮豐過去在國安團隊裡一起共事的心得。

丁渝洲說,民主的改革雖然有衝撞但沒有流血,以最小的代價得到完美的成果,張榮豐的新書不僅是一本好書,更是一本教科書。

不過,丁渝洲話鋒一轉,提到過去自己當軍人時,從不害怕打仗,但退休這20年卻一天比一天更害怕打仗,尤其2000年後,藍綠政黨惡鬥,為了爭取年輕人選票縮短義務役的役期,這種傷害國防的荒謬決策令人痛心。他認為中共近20年的建軍速度、戰力提升快速,中共的強大讓美國感到威脅,美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視台灣,甚至建議台灣男女都要當兵、延長義務役,但美國是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他呼籲「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不管我們國力強大到什麼程度都要避免戰爭,重視柔性戰略,爭取國家最大的利益,才是愛台灣的表現。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陸生招生率創新低  陸委會籲對岸恢復來台就學
賴清德:過去6年台灣善意不斷被中國忽略
雙城論壇提共機繞台、農產品受阻 柯文哲:表達台灣人民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