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征+洪新富 建築故事與紙雕工藝相遇

十一事務所主持建築師、AIA國際建築設計獎首位華人女性建築師得主張淑征,在如今建築圖像淹沒社群媒體,甚至出現AI建築圖像的同時,她仍強調「建築是不能用平面式的媒介來理解的,它最終必須是關於立體空間的感受體驗」。花了7年的時間,她除了將11個作品集結,並與紙藝創作者洪新富跨界合作,完成立體書《STORY FORMS》。

在建築學者、專家王俊雄、王增榮、龔書章、漆志剛等人眼中,張淑征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在建築方案上總能提出獨樹一幟的思維,她表示自己習慣在壓力很大很重的事物前,找個輕快的角度入手,在左腦和右腦的運作上,先談邏輯和實用,但也忍不住會想要更美、更有特色、更藝術一點,她打趣:「像是一直在練習控制左腦和右腦中間,像頭髮一樣細的一條線」。

洪新富自4歲就開始接觸摺紙遊戲,耕耘紙雕藝術已有40年,他表示:「台灣不缺故事,缺的是說故事的人」,認為任何創作都離不開人,此次和張淑征合作把建築作品轉釋為紙雕,他的第一句話是:「好,我要玩!」雖然歷經7年時間打磨,曾一個作品改到20次,把造型各異的建築物化為可立體、可收合的紙雕書,並且以其專利設計的「活頁經褶裝」完成,每個作品單獨存在有其精彩,亦能全部拉開串連,自成風景。

被形容是「少數能將困難化為機會的人」、「嚴謹的狂想者」,張淑征的立體書把「FORM」特別提出,在龔書章看來:「在台灣,建築談形式似乎很不道德,但其實是對form的誤解,不是只在於外在形式,而是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力量。」他也指出張淑征的作品不僅處理完形式問題,如「螞蟻屋」、「雲」的背後都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STORY FORMS》由立體紙雕《FORM UNFOLD》和建築作品《XRANGE ARCHITECTURE》2冊書集結而成,對照閱讀,展示建築的形體可以凝聚成為一種純粹的想望;建築的概念也可以被展開,轉化為紙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