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台廠加入美國軍武供應網?

張競專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台廠加入美國軍武供應網?
張競專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台廠加入美國軍武供應網?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本月6日由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所主辦「台美國防產業論壇」(Taiwan-US Defense Business Forum),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採取不對外公開會議模式召開會議。美方係由多家著名國防產業商,其中包括包括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雷神(Raytheon )以及貝宜系統(BAE Systems)在內,共計27家業者組成代表團。地主台灣方面則是由中科院、漢翔、台灣國際造船、經緯航太等共計九個公民營國防產業與相關單位與會。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始於2018年,此項論壇對話機制係由相關業者與政府機構所共同倡議組成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透過與向來積極為美國國防產業,向美國政府與國會遊說對台軍售,並向台灣促銷各項美智軍備產品之美台商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共同合作;每年上半年在台灣舉辦台美國防產業論壇,下半年則是在美國舉辦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作為華盛頓與台北雙方在缺乏正式邦交關係前提下之重要軍事外交平台。

通常在美國舉辦之美台國防工業會議,都會邀請我國國防部重要首長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同時亦會分別邀請美國國防部以及國務院政策主管官員,在會議期間利用餐會以演講方式表達美方最新政策觀點。通常當時在野黨亦會獲邀選派代表出席,並同樣利用餐會演講模式,表達在野黨對於國防事務以及對美軍購之政策立場。歷年來相關演講講稿都對外公開,美國政府代表官員是否積極迅速回應台灣朝野代表觀點,通常都是解讀美方政策調整變化重要風向球。

相對於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台美國防產業論壇議程安排就很難進行政策解讀,但還是具有相當參考價值;舉例來說,今年針對國艦國造與國機國造、先進科技與無人機專題等兩個議程要項,儘管並非全然新議題,以往在此論壇中亦曾經是研討項目,但顯然台灣與美國雙方國防產業對此仍存在繼續探討合作空間。

此外亦必須在此點破,雖然台美國防產業論壇是國防產業意見交換平台,但其研討內容絕對不僅限於軍備產業生產製造過程,所可能涉及技術規範、知識財產、輸出許可、數據資料以及製造工序;其實亦要論及作戰想定、任務需求、測試評估、整體後勤與戰場支援等多項由使用者視角切入之考量因素。

更重要的是此等論壇放在檯面上能夠讓媒體掌握報導議程內容,經常都是用來掩人耳目障眼法;列入會議資料公開簡報內容,多半也都是提綱挈領點到為止,甚至還不免用些外交辭令與官樣文章進行妝點,但明眼人與業內行家看到簡報內容,就可以領悟到諸多言外之意,掌握到未來能夠進行合作空間。但是諸多媒體記者未見得能夠其中奧妙,就會認為若未提到技術需求規格或是列出具體採購項目,恐怕此等交流不過是虛晃招式,很難獲得繼續發展空間。

說實在話,國防產業商若要真正要建立合作關係,絕對都要搭配現地參訪生產設施,並且依據出口管制要求與技術規範,才能獲得具體進展。而且在不對外公開論壇活動中,業者本身建立聯繫管道並在會中進行場邊會晤(sideline)或是另行相約深談,這些鴨子划水私下使勁手法,其實都是美台雙方國防軍備業者經常低調磋商達成協議標準模式。

不過對於研究相關課題之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者來說,梳理相關剪報內容,其實亦必然會有所收穫,至少能夠掌握華盛頓與台北雙方業者所共同認定之合作空間,儘管最後若是要能夠達成具體合作項目,必然還是要能夠符合雙方政府在軍備輸出管制各項要求,否則就算是具備技術能量,確實存在合作空間,但假若無法讓輸出許可審核主管機關點頭,最後還是會變成可望而不可及之願景。

美國軍備產業經過新冠疫情衝擊,整個產業鏈供應商元氣受到嚴重影響,多項軍備生產計畫進程與品質都不若預期。甚至要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都要被迫挪移調撥美軍本身儲備品項應急;同樣美國對台軍售多個品項交付期程不斷推遲,亦是證明美國軍備產業製造能量與供應商源都存在運轉失序現實窘境。

其實過去幾年來,美國軍備產業希望在印太地區尋找合作對象,共同建構軍備產業供應網路,並順利將軍備生產技術向外輸出移轉,早就是各個盟友都認識與掌握之實際需求。從2022年成立澳英美軍備生產同盟關係(AUKUS),再加上不斷與日本、韓國以及印度相互磋商,並且針對艦艇維修保養、武器彈藥生產以及協助生產戰機引擎,建立各個不同合作關係,自然也很讓台灣國防軍備業者心動。

但在此必須直言,儘管台美雙方在國防軍備產業合作可能性確實存在,台灣業者亦具有美國方面絕對不會低估之生產能量,但為何到目前為止,經過多次接觸協商與對話,卻老是只聞樓梯響,卻看不到任何具體成果。特別是為美國製造美軍所使用,但卻完全未涉及對台軍售品項之現役軍備系統,更是美方刻意迴避明顯無意委託台灣業者協助產製項目。

打開天窗說亮話,真正癥結其實就是在於台灣業者在資安保密與智慧產權管控上,還未能達到讓美國政府放心地步;此外台灣因為兩岸關係不睦,確實存在戰爭衝突風險,對於美國希望在較為安全國家生產軍備產品滿足需求,避免在爆發衝突產生對外交通遭致封鎖狀況,讓軍備供應體系受到衝擊,其實更是美國面對台灣業者難以啟口之內心老實話。

若將美國軍備產業對台投資額度與許多經濟指標對比,儘管其他外資投入台灣產業數值確實也是台海安全重要指標,但就美國產業技術轉移最壓箱底寶貝來說,能夠讓華盛頓放心大膽將軍備產業移植到台灣,或是透過技術移轉與授權,爭取台灣軍備產業納入美軍軍備供應網路,其所具備戰略意涵不言而喻。

其實台灣不是沒有承製過美國所訂購軍備產品,只不過現在要能獲得華盛頓肯定我資安保密水準,再加上穩定台海安全情勢都絕非易事。但若是能夠繼續談,就還是有希望;正因如此,台美國防產業論壇確實是在顯現台海安全指標!

菱傳媒原始網址:張競專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台廠加入美國軍武供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