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習近平訪歐迷霧 國安局看不穿

張競專欄/習近平訪歐迷霧 國安局看不穿
張競專欄/習近平訪歐迷霧 國安局看不穿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於5月5日至10日,分別以最高級別國事訪問規格,出訪歐洲法國、塞爾維亞以及匈牙利三國。行前就已獲得國際媒體密切報導,同時多位政治觀察家與戰略評論者,亦分別就前述三國與中國大陸往來關係,提出不同解讀分析,透過梳理雙方密切互動細節,不但顯現出各國在北京對歐外交策略所具份量,亦讓各方認識到中國大陸在前述三國對外關係上所具價值。

我國立法院對習近平如此高調訪歐,顯然並未有所低估與忽視;13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訪歐後國際關係變化對台灣國安之影響」為題召開會議,要求外交部及國家安全局就此課題提出書面專案報告。

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正式召開會議前,不論是外交部抑或是國家安全局書面報告要點,都遭致媒體對外曝光,但從其內容顯現出政府不同體系,對於如何解讀與評析習近平出訪在中國對外關係所將產生效應,顯然切入角度存在差異,關注重點亦明顯不同。

國安團隊係由國家行政架構官僚體系不同部門共同組成,觀點多樣化並無不可,本來就掌握國際情勢來說,政府各個部會都依各自就其法定業管權責,責成所屬派駐國外官員適時蒐集回報相關動態,以複式佈建獨立作業模式,以便充分掌握情資。

但國安體系相關部會與組織若在分析研判整理時,將主觀期待與客觀判斷相互混淆,影響到狀況判斷與情報分析,這就值得吾人重視與警惕。就解讀研析中國大陸高層出訪來說,基本上有下列數項必要功課;任何幕僚體系都必須加以重視。

首先是習近平在出訪前述三國過程中,必然會首訪國家共同簽署若干外交聯合聲明與協議文件,其中有些是親自簽署,而有些則是授權隨行官員所簽署,所有外交聯合聲明與協議文件項目,專業幕僚都應當在研析過程逐項檢視,必且依據此等聲明與協議,以便勾勒出雙方關係發展狀況與進程。

依據中國大陸官方資訊,習近平本次訪法共計簽署四項分別針對中東局勢、海洋合作、人工智能以及農業交流等不同課題聯合聲明,同時還簽署18項合作協議文件。出訪塞爾維亞時則是針對雙方深化和提升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與構建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發表聯合聲明,同時亦簽署包括兩項條約與多份行政協議、備忘錄以及合作意向書在內,共計28份加強雙方外交關係文件。出訪匈牙利則是建立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簽署聯合聲明,同時再加上18項合作協議。

國家處理對外關係其實不僅限於由各個外交部擔綱主管之最高層級政治關係,雙方實質往來關係是否密切,其實要從前述諸多合作協議,觀察雙方在那些政府部會與官方機構之間,能夠相互合作協議與實質運作規範。許多研究國際政治與外交關係學者專家,都只會在那些充滿外交辭令,並由官樣文章所構成之聯合聲明字辭間打轉,將國際政治學當成修辭學來研究;但對於雙方千頭萬緒錯綜複雜,實質運作難以切斷之互動關係,卻不知藉由前述多項協議內涵,去建構出雙方往來應對具體聯繫運作軌跡。

在檢視前述協議文件時,更必須要將焦點匯集在並非最新啟動合作項目,特別是足以證明其係承接以往合作成果,繼續發展所簽署合作協議,更是顯現出雙方關係運作上最穩定基礎。舉例來說,本次北京與布達佩斯繼續簽署《中國—匈牙利共建“一帶一路”第三輪重點合作項目和事項清單》,其實光從名稱上就已經可以看出匈牙利與中國大陸以往就一帶一路此等政策構想,所曾進行過合作項目,必然已經獲得讓雙方都能滿意結果,否則怎有可能會繼續簽訂第三輪重點合作項目和事項清單?

此外在商貿界具有商機敏感度之貿易觀察家與經濟評論者,亦會從前述三國合作協議清單中,尋找重要關鍵字眼,其中與法國所簽合作協議出現之“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豬源性蛋白飼料輸華”、“輸華豬肉”以及“化妝品”,與塞爾維亞協議出現之“電子商務”、“鮮食藍莓”以及“李子乾”,再加上與匈牙利協議出現之“鮮食櫻桃”、“牛精液”與“媒體服務”;所有這些協議都不會是空穴來風,能否順利掌握商機捷足先登,對商貿界是各憑本事,但對解讀雙方關係來說,就是啟發未來要掌握互動往來關鍵要點所在之處。

對於習近平出訪前述三國來說,雙方關係互信程度必然相當成熟,因此是否在發表聯合聲明時提到臺灣,其實已經不是重點。誠然外交部在聽到任何國家提到臺灣時,必然要針對相關發言提出聲明表態回應;但說實在話,北京與前述三國打交道,其實不會採取像是與華盛頓往來時同樣態度,必然要求對話者像唸經般,重申一個中國立場。前述三國能夠與北京發展關係到此地步,整個雙方外交運作基本盤態勢已定,聲明是否提到臺灣,確實是難以有所差別。

此外對於認定習近平此行為「意圖分化歐盟團結與美歐關係」,這未免高估北京對於歐洲各國政治影響力,而且在出訪這三國過程中,根本美國就不是重點,與各國與歐盟領袖應對會談時,看起來亦未環繞著華盛頓打轉,同時亦未見到對這其他歐盟成員國指三道四,不知判斷「意圖分化歐盟團結與美歐關係」是從何而來?謀求加大「拉法穩歐、拉歐制美」戰略,更是只有戰略文藝作品水準,毫無可靠推論基礎可言。

從臺北看天下,經常會過於本位,將內心憂慮與渴望投射在情勢判斷推論上;斷言中共將針對歐洲地區各個系列選舉,其中包括歐洲議會與數個歐洲國家議會,伺機打壓反中陣營選情,票在歐洲各國民眾手中,北京能否有此能耐左右選情,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不過若要掌握北京如何看待此次習近平出訪歐洲,新華社以「傳承友誼、促進團結、開辟未來的成功之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談習近平主席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國事訪問」為題,發表新聞通稿表述官方立場與定位,對於分析習近平出訪來說,不論是否採信,在研究分析過程中,還是要研讀以便理解從北京視角如何看待此事。

去年臺北多位學者專家在大陸駐法大使盧沙野,對外就諸多議題公開強勢發言後,紛紛斷言戰狼外交必然讓其踢到鐵板,並且推測其將被召回國內任職;如今馬克宏出訪廣州,習近平回訪法國,盧沙野還在巴黎任職不動如山。吾人必須承認,北京對歐外交還是有很多迷霧是從臺北看不穿,但國安體系寫些讓人關起門來看得很爽報告,應該還不成問題吧!

菱傳媒原始網址:張競專欄/習近平訪歐迷霧 國安局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