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靈公聖誕 五靈堂復辦交陪境

張鍾劉史部五部齊全奉祀的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 (記者陳俊文攝)
張鍾劉史部五部齊全奉祀的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神明聖誕鮮少在農曆七月,繼七娘媽之後,五福大帝五部中的「老大」張部顯靈公於農曆七月十日聖誕,日治時期日本人滅佛,毀掉位於轉運站內的全台白龍庵,當時有人將八吋的張顯靈公用竹簍救出,即今日鎮北坊五靈堂的開基顯靈公金身,最早是金臉紅髮,目前已薰黑不可辨識。今年復辦交陪境插燭,農曆七月十二日普度,若信眾寄附的白米多,也將發米賑貧。

據傳聞,一八九八年日本人將兵工廠總鎮署改建為日軍廳舍,白龍庵亦被拆除,老一輩的說,神像堆置一地,日人準備讓神像付之一炬,有民眾不忍神明落難,想盡各種辦法救出。廟內供奉的八吋開基張顯靈公,即由李時聯老先生懇求日本人後以竹簍攜出,原先奉祀於李姓大厝內,直至民國三十五年信徒建廟「全台白龍庵五靈堂」,才將張顯公安置於五靈堂內,並加塑其餘四部,成為五部完整的廟宇。

全台白龍庵五靈堂開基張部老祖顯靈公聖紀。(記者陳俊文攝)
全台白龍庵五靈堂開基張部老祖顯靈公聖紀。(記者陳俊文攝)

五靈堂也是命運多桀,民國七十七前在連德堂煎餅旁,七十七年建新廟於現址,民國一O一年毀於電線走火的祝融,堂主王碧淇花一年的時間快速整建,並於同年建醮,迄今也已十年,如今內部多處漏水,有再整修的必要,但王碧淇指出,五靈堂是小廟,平日香火也不旺盛,沒有充裕的經費整修,只能再做觀望。

鎮北坊有兩家五福大帝廟,它的重要性在於台灣八家將的起源就來自白龍庵的五福大帝,又以張部居首,所以每年張顯靈公聖誕也最受矚目。

張顯靈公聖誕因疫情,已三年未辦,今年復辦,九日晚由九家交陪境蒞臨插燭;十日宴王暨平安宴;十二日的普度依往例,只要信眾普的白米多,廟方都會捐贈給北區中低收入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