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訂單推動新船造價 創16年新高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波羅地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近日所發布一份報告顯示,造船價格正創下新高,整體訂單價格已升至二○○八年以來最高點,並於二○二四年進一步上漲三%。

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分析,訂單復甦有助於推升價格。他表示,自二○二○年以後,全球訂單量成長七十二%,達到二○一二年以來最高水準。

拉斯穆森指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油輪與液化天然氣領域加起來一直是全球訂單成長的主要推動力;而液化石油氣油輪、郵輪、化學品船與滾裝船訂單量都呈現兩位數成長。郵輪等細分市場在疫情後開始反彈,而液化天然氣則受到強勁需求與卡達擴張所帶動,過去由於石油市場長期低迷,油輪一直處於低點。

BIMCO強調,液化天然氣與貨櫃船分別占成長幅度的三十五%與三十%;而散裝船、油輪與液化石油氣則占其餘部分。

BIMCO表示,貨櫃船訂單量在二○二三年第一季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儘管預計可能會出現另一波訂單。今年至目前為止,貨櫃船訂單量已下降十六%,因為該部門正在努力消化過去幾年創紀錄的訂單。目前貨櫃船偏離造船訂單整體成長趨勢,而散裝貨船訂單量進入二○二四年也下降三%。

BIMCO強調,造船業在二○一○年至二○二○年的十年中,受到產能過剩所困擾,十年來,造船業提升巨大產能,一定程度上導致新訂單交付週期有所延長。

Rasmussen統計,二○一○年至二○二○年期間,訂單量與運能比率中位數為二點二,二○一七年下半年下降至一點七水準。

Rasmussen表示,短短三點五年內價格上漲五十三%似乎很驚人,但二○一○年至二○二四年期間,年均價格漲幅僅為二點三%,儘管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成長兩倍多。

拉斯穆森認為,如果造船廠想避免產能過剩上升及價格回落至二○一○年代的水準,則避免像二○○○年代那樣大規模增加造船廠產能至關重要。他說,展望未來開始改變二○○○年代建造大量船舶的方式,對承包而言將是個好兆頭。

拉斯穆森坦言,今年訂單超出許多分析師預測,他們預計今年訂單成長將較過去幾年趨緩。但,韓國造船廠報告訂單強勁,主要都關注價格較高的船舶,例如韓國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近日報告指出,該公司已收到總計一百一十一艘船舶與一個海工平台的訂單,價值一百二十一點一億美元,完成二○二四年度訂單目標一百三十五億美元的八十九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