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美元是否將引發土耳其風暴?

強勢美元席捲全球,從英鎊、歐元到亞洲貨幣接連應聲重貶,進口能源和原物料大漲,推升各國通膨。又因連年採貨幣寬鬆政策,因應疫情舉債支出,大部分的政府除了調升利率外幾乎束手無策。而寄望貨幣貶值刺激出口創匯,也因全球經濟放緩而顯得杯水車薪。 

二戰後,美元升值,資金回流美國,引發其他國家貨幣貶值、股市重挫、物價上揚,甚至社會動盪、政權更迭,已屢見不鮮。

1980年代初期,雷根政府採行強勢美元政策,推升美元債務利率,導致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國家無力償債,終至違約,間接拖垮了當地的軍政府,掀起拉美民主化序幕。

1990年代中期美元再度堅挺,引發資金大量離開東亞,直接導致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南韓等國因貨幣重貶、國際收支失衡而向國際貨幣基金乞求紓困,印尼蘇哈托政府應聲倒台;更誘發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促使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宣布提早下野,開啟了強人普丁時代。

強勢美元席捲全球,又推升各國通膨,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ixabay
強勢美元席捲全球,又推升各國通膨,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ixabay

土耳其戰略地位重要,各方爭取結盟

而這一波強勢美元風暴,全球受害,但最脆弱的地區可能是中東北非,尤其是早已危機四伏的土耳其經濟。

土耳其年產值達7000億美元,是中東的一等強國,更因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戰略地位重要,為各方爭取結盟的對象。

惟現任總統厄多安(Erdogan)自2016年宣稱粉碎反對陣營策劃的政變後,行事愈見獨裁,不但大肆拘捕異議人士,更於2017年發動公投修憲,廢除總理一職,集大權於總統一人,並讓自己得再參選至少兩任總統至2029年。

此後,厄多安在國際事務上與西方漸行漸遠,甚至以伊斯蘭捍衛者自居,採行討好人民、違逆經濟規律的政策,堅持壓低利率、增加支出,結果外資流出、里拉大貶、失業嚴重、物價飆升。里拉兌換美元匯率,從2019年初的1:5.4一路貶至2022年10月的1:18.4,足足貶值了340%。

土耳其2019~2021年平均年通膨率為16%,2022年預估可能飆破80%。土耳其政府十年國債殖利率也由2019年14%上揚至2022年3月的25%。尤其,為了維繫政權,厄多安多次更動人事,安置親信親屬掌管財經及中央銀行,同時拒絕在2023年6月總統暨國會大選前採行任何貨幣緊縮或財政撙節措施。

結果,國際三大信評公司惠譽(Fitch Group)、穆迪(Moody's)和標準普爾(S&P)先後在今年7月、8月和10月調降土耳其的信評等級。

一個因強勢美元而形成的土耳其大風暴可能正在形成中,並幅射中東,影響全球。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拜登聯合國演講: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