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攻車用先機,連90奈米落後製程也收!聯電結親富士通,背後意圖是什麼?

全球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下,汽車的數位革命也正在發生。《日經亞洲》在今年6月1日的一篇報導中,指出台企正在複製過去併購日商並獲得成功經驗,透過吸納日企,積極投入電動車市場。而成熟製程賽道上的玩家聯華電子(以下簡稱聯電),就是一個絕佳案例。

早在2014年,聯電就透過股權投資,持有富士通半導體(FSL)旗下子公司三重富士通(MIFS)15.9%的股權,並在廠區中建置40奈米產線。在數年合作後,雙方更進一步於2019年達成協議,由聯電出資544億日圓,買下三重富士通剩餘股份,並更名為USJC(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rporation)。

事實上,雙方結親時,USJC產線製程還停留在老舊的90奈米,為何聯電還願意入手呢?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主任魏聰哲指出,這場併購目的十分明確,聯電看上的,就是富士通背後的車用客戶。

聯電 圖/本刊資料室
聯電 圖/本刊資料室

一門親事,讓聯電少走十幾年辛苦路

當時聯電的製程技術雖然遠高於富士通,想拿下車用市場卻非易事。原因是,雖然車用電子雖然無需用到太先進的製程,但汽車關乎著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比起最先進的技術,車廠更在乎的是產品是否已經過驗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汽車供應鏈中的企業撤換供應商的情況相當罕見。

魏聰哲表示,日本各級供應商交叉持股情況頻繁,廠商間的關係緊密且深厚,也因此即使聯電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對向來謹慎的日本車廠來說仍難以納入合作考量。

此外,日本人也相對保守,魏聰哲說:「日本的交易就是我們合作十幾年,不會輕易把你換掉。」由此可知,企業之間的關係,信賴成分遠大於利益交換。

然而,透過併購三重富士通,聯電便能扭轉情勢。魏聰哲進一步解釋,長久以來,車用零組件大廠電裝(Denso)是豐田汽車(Toyota)的一級供應商(tier1),而電裝一直都是委託富士通做車用音響的驅動IC,如今聯電買下USJC,正好可順理成章打入日本的汽車供應商的生態系。

進一步檢視細節,魏聰哲說,聯電雖擁有整個工廠,但僅僅是所有權改變,廠區內技術人員等變動不多,對電裝來說仍值得信賴,「否則沒有磨合個十幾年,是打不進汽車產業的。」

聯電指出,併購後為達到最大綜效,聯電也做了幾項動作。首先,聯電會讓兩方員工進行交流,提升USJC的製造效率;其次,在管理上,聯電也派資深主管及專家和USJC的管理階層交流,期望能讓併購後的流程更為順暢。

從1990年代日本半導體沒落以來,富士通幾乎不再注入研發資源到廠區中,但維持運作仍需耗費成本。魏聰哲認為,賣掉USJC正好讓富士通瘦身,邁向「輕資產化」。聯電則指出,併購解決了原先USJC製程落後、產能不足的問題,甚至能運用聯電在台灣、新加坡皆有設廠的優勢,替客戶分散地緣政治的風險,並為聯電帶來更多商機。

此外, 在併購之後,聯電表示,聯電不僅在短期內獲得高黏著的車用客、整體產能提升10% ;長期而言,也製造了更多與日本半導體客戶合作的機會。聯電表示,USJC與電裝在今年宣布的IGBT(絕緣閘雙極電晶體)合作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聯電 圖/本刊資料室
聯電 圖/本刊資料室

IGBT是電源的核心裝置,用於啟動、控制電動車馬達。聯電表示,雙方已預計在2023上半年達到IGBT的12吋量產。聯電表示,該項合作案也獲得日本經產省的補貼,能幫助USJC降低資本支出,提升競爭力。

展望未來,聯電分析,目前日本政府在半導體的支持策略上,相當看好車用領域,對聯電來說是大好機會,聯電也在日本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企業若能趁勢站對風口,就能提升開拓新商務的機會。

如何與日企打交道?
Tip 01
最好提前與欲併購的日廠上、下游供應商打好關係,取得供應商支持
Tip 02
台廠可派遣技術人員,向日廠取得授權並學習核心技術,展現誠意多年磨合
Tip 03
若願意承諾照顧留任員工,成功併購機會較大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