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亦弱者」的中國經濟!從屍堆中孕育出強大企業...《日經》:充滿矛盾的競爭與惡性循環

 

中國的經濟發展難以預測,《日經》報導,中國產業成長過程中有異常激烈的過度競爭和淘汰,例如半導體行業在2022年有超過3000家公司倒閉,雖然看似衰退期或不景氣,但在中國,「這是一個從屍體堆中孕育出強大企業的過程」,可說是「強即是弱,弱即是強」,難以一言概之。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中國經濟:「強者亦弱者」,充滿矛盾的競爭與惡性循環

 

解讀中國經濟總是充滿挑戰——這是我在與因「餐廳廚餘回收人」之名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話題的安大為先生對話時再次深刻體會到的。安先生是一位80後,創立了一家專門收購關閉餐廳設備的公司。在所謂的餐廳倒閉潮時期,他每天跑遍各地,回收超過10家的「廚餘」。

 

崩潰還是威脅,兩種極端觀點共存

 

用日本的視角來看這一現象,會浮現出車站前的封閉商業街或是陰暗停滯的社會景象。在中國,這也成為經濟不景氣的象徵。然而,從安先生的話中,我更感受到的是中國經濟的一種動態活力。

 

「買回來的二手設備需求旺盛。7天內就能賣完」(安先生)。他還提到,有經營者在倒閉後的5個月內,為了新開張又找上了他。根據中國調查公司數據,2023年餐廳關閉數量達139萬家,確實是倒閉潮,但同時新開業的餐廳數量也達318萬家,創歷史新高。這傳遞出的更多是過度競爭的現象,而非單純的經濟趨勢。

 

難以預測的不僅是當下經濟

 

中國經濟未來將如何發展?這一問題常常伴隨著截然相反的極端觀點。一方面是認為「增長已結束」的峰值論和崩潰論,另一方面是認為「競爭力仍然強大」的樂觀論和威脅論。

 

這兩極化討論的背後,是當前中國經濟的特異性。其中一個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氛圍存在巨大差異。

 

中國經濟面臨的宏觀不安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依賴房地產的增長模式正在崩潰,地方財政背負著巨額債務問題。人口減少導致消費和勞動力市場萎縮。這些結構性問題的解決需要痛苦的改革,但習近平政府僅採取了對症療法,並未給出解決方案。

 

此外,還有外國人被拘留和經濟安全保障等風險。這樣的情況下,「應該遠離中國市場」的觀點也自然應運而生。

 

微觀層面的爆炸性增長

 

然而,從微觀層面看,與黯淡的宏觀經濟截然不同的是,到處都能見到「爆炸性的增長」。比如,投資熱潮中的氫能產業。

 

內需帶動的強大生產能力

 

中國工業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4月北京的論壇上強調,「我國的氫能產業已經進入了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的完整產業鏈構建階段」。氫能熱潮的開端,是2016年和2021年的五年計劃以及2022年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將氫能納入國家重要戰略。地方政府和企業紛紛投入大量補貼和資金。

 

日本最早提出了「氫能社會」的概念,但由於製造和運輸成本高企,進展緩慢。而中國利用各地大量建設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推進低成本氫能的生產和城市使用項目。

 

根據能源信息公司Rystad Energy的估計,到2024年,中國以再生能源生產的綠色氫能年產能將達到22萬噸,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的6000噸。中國石化(Sinopec)去年宣佈了一項計劃,將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風力發電場和河北省、北京市之間建設長達400公里的氫能管道。

 

多樣且穩定的需求

 

中國的優勢不僅在於快速發展的氫能供應體系。「中國有氨、甲醇、鋼鐵、煤炭石化等多樣且穩定的氫能需求」,中國新能源調查公司Integral的總經理中西豪如此指出。

 

2030年中國的綠色氫能需求預計達數百萬噸,規模在全球其他地區無可比擬

 

「光靠巨大的內需就能讓企業和技術規模化。與還處於小規模實證實驗階段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階段高出一兩級」(中西氏)。除了氫能,國家戰略發起的投資狂潮還波及無人機運輸的「低空經濟」、量子計算機和半導體等領域。世界關注的是中國對電動汽車(EV)的補貼問題,但國內焦點已經轉向新興產業。如果遠離這些先進市場,日本的技術恐怕會落後。

 

共產黨的思想隱現其中

 

中國經濟難以理解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產業成長過程中異常激烈的過度競爭和淘汰。據報導,半導體行業在2022年有超過3000家公司倒閉。品牌超過100家的電動汽車行業未來也將迎來倒閉潮。雖然看似衰退期或不景氣,但在中國,這是一個從屍體堆中孕育出強大企業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隱約可見中國共產黨所提倡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習近平主席在黨的理論刊物《求是》上呼籲:「不斷面對並解決在變化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發展階段的混亂是必然的,比起預防問題,更重視勇敢面對變化,並在問題具體化時加以解決。

 

因此,不會在意地方或企業的無秩序競爭所造成的合成謬誤。儘管2025年國家目標的氫能生產能力為20萬噸,但僅主要七個地區的目標總和就超過100萬噸,整合性被推到次要位置。

 

不懼無用、矛盾和屍體堆積

 

這一特性既能鍛煉產業,成為競爭力的源泉,但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弱點的原因。重複投資並不會因競爭失敗而煙消雲散,必然會以地方財政惡化或巨額債務的形式影響實體經濟。如此一來,醫療、社會保障和養老金的完善會延遲,人們對未來的不安會增加。消費進一步減弱,脫離依賴投資的經濟結構也變得遙遙無期。最大問題是,人民的不滿會影響黨的統治穩定性。這將引發「加強控制」與「對體制的不信任增加」的惡性循環。

 

「乾淨即骯髒,骯髒即乾淨」。莎士比亞劇《馬克白》開頭,三位女巫這樣念咒語,這被認為是表達人世矛盾和複雜性的名言。若以此來看當前的中國經濟,可以說是「強即是弱,弱即是強」。

 

中國全國向上的時代正在結束,而這個有14億人口的市場,也難以一言概之。

 

 

圖片來源:箭廠YT

 

原文網址:「強者亦弱者」的中國經濟!從屍堆中孕育出強大企業...《日經》:充滿矛盾的競爭與惡性循環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2049年完成「偉大復興」?習近平稱「美國刺激打台灣、不上當」 周玉蔻評打臉馬英九、沈伯洋酸都中共在說!
前共軍闖淡水河...蔡明彥歸類偷渡客三大樣態「不排除是灰色地帶襲擾」:國安局針對當事人全面情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