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母嬰親善 媽媽沒得選擇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與立委林淑芬、吳宜臻1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母嬰親善醫院強迫母嬰同室,忽略媽媽的自主性,呼籲政府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基準,並提高相關健保給付。 根據國健局資料,台灣目前平均每4個寶寶就有3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台女連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母嬰親善政策看似相當成功,實際上這項政策完全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措施」而訂定,導致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為了達到成功哺餵母乳目的,評鑑規定與實際執行情形都對新手媽媽非常不友善,侵犯媽媽自主與選擇的權利。 親子同室 執行過當 黃淑英表示,24小時親子同室原意為快速建立親子間的親密感,但醫院提供這項服務時,實務上產生許多問題,造成產婦諸多困擾及不便,並且經常執行過當,如同強制。例如:今年在某醫學中心就發生兩起母嬰同房中寶寶猝死的事故;或發生護士夜間多次巡房、寶寶哭鬧,打擾媽媽及同房其他產婦的休息。另外,媽媽累了想將寶寶送回護理站卻遭拒絕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林淑芬則表示,自己第二胎是在母嬰親善醫院剖腹生產,當初選擇了24小時母嬰同室,原本應該住在醫院5天,但因母嬰同房讓她產後虛弱的身體完全無法休息,在不堪其擾的情況下,自己在第4天就打包出院。吳宜臻也表示自己也碰過類似狀況,母嬰親善醫院讓自己差點快要產後憂鬱。 母乳哺餵 配套不友善 另外,母嬰親善院所為了徹底執行母乳哺餵,規定不得提供奶瓶、安撫奶嘴及配方奶粉。但這樣的規定等同於強制媽媽的意願與需求,當媽媽母乳不足或因身體狀況無法哺餵母乳或選擇不哺餵母乳時,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 黃淑英表示,醫院不應該創造需求,但應該滿足媽媽的需求。林淑芬則說,建立媽媽的哺乳權很好,但不代表一定要求媽媽非得餵母乳,執意強推反倒只會讓新手媽媽更為挫折。 另外,母嬰親善院所更完全忽視媽媽感受,如果產後若媽媽發生乳房脹痛,護理人員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媽媽是否有正確哺乳,卻不是立即先舒緩媽媽的疼痛。黃淑英表示,政府推動母嬰親善立意良善,但評鑑規範不合理,同時醫療院所為了通過評鑑,執行又過於僵化無視個別媽媽的需求,反而對母親完全不親善。 相關給付過低 黃淑英還表示,目前給付規範產前檢查次數不夠、檢驗給付費用不足,如:產檢給付比健保給付低、超音波檢查只有一次,但國際上卻給付兩次,同時B型鏈球菌檢驗也僅部分補助。此外,健保給付剖腹產還比盲腸切除手術低,對產婦及胎兒健康的保障明顯不足,也剝削婦產科醫師,使醫學生不願選擇婦產科。 目前全台368個鄉鎮中有156個沒有婦產科醫師,偏遠地區該比例更高達83.3%。吳宜臻表示,台灣目前每10萬孕產婦人口只有9.3位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師非常不足,已經嚴重影響準媽媽的生產照護服務與品質。 立委以及婦團呼籲政府,應該增加編列生產相關預算。同時研擬合理的產檢、生產制度,包含次數、規格及給付,更要在尊重母親自主的前提下,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基準。